- 王丽丽;刘笑杰;李丁;孙颖琦;
基于地面站点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2019年黄河流域PM_(2.5)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2019年黄河流域ρ(PM_(2.5))=30.57μg/m~3, 64%的市域单元高于国家二级浓度限值,整体污染形势较为严峻;流域ρ(PM_(2.5))呈现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U形月度变化及脉冲型逐日变化特征;ρ(PM_(2.5))局域关联格局呈差异显著的两大组团聚类现象,高高集聚型主要分布在豫鲁地区,低低集聚型集中在青甘宁、蒙西、陕北等地区;热点区分布于中原城市群及山东半岛中西部地区,冷点区聚集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广大地区;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对PM_(2.5)污染的作用力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子交互作用对ρ(PM_(2.5))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大,呈现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的效应,折射出黄河流域空气污染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2022年04期 v.58;No.262 427-435+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5K] - 郭嘉兵;李金文;俞巧;陈沛源;马金珠;
以平凉市崆峒区为例,通过分析本区域水资源状况,采用定额法及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预测未来用水情况,以水资源相对承载指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用水水平,阐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崆峒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4×10~8m~3, 2025年总供水能力达1.67×10~8m~3,能够满足未来需水要求;崆峒区基准年水资源相对承载指数为0.63, 2025年为0.81,水资源承载力逐渐降低.崆峒区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结合黄河流域发展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2022年04期 v.58;No.262 436-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谢保鹏;杨洁;陈英;裴婷婷;
以黄河流域甘青段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和CASA模型评估产水量、土壤保持量、碳储量、生境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PP)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采用双变量空间相关分析对各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 1990-2018年产水量、碳储量和NPP 3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增加趋势,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呈减少趋势;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全域尺度上,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碳储量、NPP为权衡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量、碳储量、NPP和生境质量两两互为协同关系;从县域空间分异看,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存在空间异质性,黄河流域甘青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具有尺度效应.
2022年04期 v.58;No.262 443-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 彭磊;石磊;朱玉杰;王建峰;付国民;高哲;曹爱强;刘田;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地区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太原组气藏储层特征及产能影响因素,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恒速压汞、高压高温渗流实验等测试分析,通过与相邻高产气田储层对比,在微观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太原组储层低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与盆地东部其他上古生界储层比较,神木地区太原组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是形成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软组分及杂基含量高,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以次生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呈丝状、针状、弯曲片状伊利石充填溶孔,严重地影响孔隙的连通性,而上覆山西组、石盒子组等储层以高成熟的石英砂岩为主,黏土杂基少,残余粒间孔发育,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相对较好;影响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储层成分组成及微观孔隙结构较差、储层较强的敏感性与较低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导致的储层伤害、储层产水导致气相渗流能力急剧变差.
2022年04期 v.58;No.262 451-457+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6K] - 庞军刚;王欣月;李文厚;国吉安;常梁杰;
通过对盆地南缘晚奥陶世典型生物礁剖面的解剖,对其生物礁发育旋回、造礁及附礁生物、主要岩石类型、沉积微环境等进行分析;恢复晚奥陶世平凉期和背锅山期沉积相展布,明确生物礁的分布.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奥陶世台地边缘广泛发育生物礁体,其与滩相构成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发育程度主要受同沉积期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建立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沉积模式,生物礁储层可以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2022年04期 v.58;No.262 458-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0K]
- 吴小力;李荣西;胡建民;刘福田;赵帮胜;覃小丽;罗静;乔博;王建广;
为了研究小型断陷咸化湖盆烃源岩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通过对宁南盆地北部贺家口子剖面清水营组泥岩进行样品采集和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研究烃源岩的岩石学组成和有机地化特征,评价其生烃潜力,探讨宁南盆地清水营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宁南盆地清水营组底部泥岩段生烃潜力相对较大,为低丰度烃源岩层位,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低成熟生烃阶段.清水营组烃源岩以灰质泥岩和含膏泥岩为主,矿物组成上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且缺乏高岭石等特征;有机质为浮游生物和陆生植物的混合来源,以嗜盐浮游生物和细菌等为主,缺乏藻类生物;烃源岩发育水介质环境为高盐度-强还原和碱性环境.小型断陷咸化湖盆背景下的清水营组烃源岩发育在咸化湖盆演化早期的深水盐湖演化阶段,由于水体发生分层,表层水盐低,其中发育嗜盐的浮游生物、细菌等和间歇性河流带来的陆生植物组成了混合有机质来源;高盐度的底层水为静水的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的保存,是烃源岩形成的关键因素.
2022年04期 v.58;No.262 465-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 罗健;杨永春;
以四川省改革开放40 a区域经济增长历程为例,将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应用于区域经济增长偏离类型、偏离格局和偏离轨迹研究.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根据结构竞争分量和区域分量正负值组合形式划分区域经济增长偏离类型,根据结构竞争分量、区域分量演化过程和趋势划分区域经济增长偏离轨迹.为排除区域经济规模差异对不同区域偏离程度比较的影响,提出区域偏离度(Sj)及计算模型描绘区域经济增长偏离格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40 a,四川省各市州有区域弱势结构优势型、区域强势结构劣势型、区域弱势结构劣势型3种区域经济增长偏离类型.各市州主要有滞后型、领先型、置换型和波动型4种区域经济增长偏离轨迹.基于Sj计算结果得到四川省1978-2018年经济增长偏离格局,验证发现Sj标准差和地区增速存在负相关关系.
2022年04期 v.58;No.262 47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 杨校辉;周廷昱;刁显锋;胡飞;龙晓云;
以江顶崖复活滑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江水冲刷强度的3组及不同江水冲刷强度与降雨条件(集中降雨、全程降雨)耦合作用的6组滑坡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因素作用下模型的破坏过程、裂缝发展规律及滑坡启动时间.结果表明,纯江水冲刷、江水冲刷与连续降雨耦合作用工况坡体变形呈典型牵引式破坏,江水冲刷与集中降雨耦合作用诱发的滑坡属于逐级倾覆式滑坡.相同降雨条件作用下,随着江水冲刷强度的增大,坡体表面变形加剧;相同江水冲刷强度作用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裂缝发展速度加快、破坏程度增强;相同江水冲刷强度条件下,集中降雨引发滑坡的启动时间比连续降雨引发滑坡的启动时间提前约50%.
2022年04期 v.58;No.262 483-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8K] - 彭思佳;陈聪;白艳萍;马金辉;
地表形变监测与成因分析是预防滑坡灾害的关键过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InSAR一维视线向的形变结果难以分析滑坡成因.本研究利用升降两轨InSAR形变数据集,基于数据几何参数,分解得到垂向和东西水平向形变结果,探究白龙江中游滑坡地表形变及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滑坡水平向形变普遍大于垂向形变,以浅表层破碎岩体堆积物迁移形变为主;区内滑坡发育受活动断层、降雨、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断层对滑坡发育起控制作用,根据两种作用方式将滑坡分为近平行构造带滑坡和近垂直构造带滑坡;降雨和人类活动都为滑坡的诱发因素,降雨引起的形变加速时间在雨季,人类活动引起的形变突变时间与工程建设时间相符.
2022年04期 v.58;No.262 492-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3K]
- 郭慧;郭泽呈;陈思勇;王晓艳;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积雪产品,经过去云处理和精度验证制备出高精度逐日无云二值积雪分布数据,并提取积雪物候参数.使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探究2001-2017水文年中国东北地区积雪物候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从11月份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降雪,且积雪开始日期(SCO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提前;积雪覆盖天数(SCD)和积雪结束日期(SCED)均与地形地貌分布趋势相吻合,呈现“山区高SCD(SCED)、平原低SCD(SCED)”的分布特征;纬度上呈现“高纬度高SCD(SCED)、低纬度低SCD(SCED)”的分布规律.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SCD和SCED均较小, SCD最低少于10 d,大兴安岭北部SCD较大,最高超过230 d; SCED最早在当年11月, SCED较晚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最晚在次年5月.近20 a来,东北地区SCD呈增加趋势, SCOD和SCED均推迟延后,其中SCED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2022年04期 v.58;No.262 502-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7K] - 游灿;李艳;宋文君;
利用1978-2017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海冰密集度资料、中国地面站点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系统定量化表征指数,分析北极放大效应背景下前期秋季海冰变化对冬季中国大陆地区极端低温发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极地放大效应的背景下,当前期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北部-东西伯利亚海东部-楚科奇海海域的海冰偏少时,中国大陆地区极端低温形势加剧,华南地区极端低温频次显著增多,北方地区低温强度明显增强.相对于海冰高值年,海冰低值年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范围扩张且强度增强,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由-0.48增至0.50; 850 hPa风场上中国以北区域的偏北风增强,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由-0.56增至0.72;乌拉尔山地区阻塞形势更明显,瞬时阻塞比高值年高6 d.动力诊断分析显示, 500 hPa等压面上乌拉尔山阻塞关键区和北大西洋区存在相对涡度的显著负异常、中高纬度经向温度梯度异常高值中心和Rossby波作用通量扰动异常,能够解释在极地放大效应背景下,北极海冰减少时,有利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建立、发展以及与极地高压的合并,使得入侵中国大陆地区的极地冷空气增强,极端低温事件增多、增强.
2022年04期 v.58;No.262 510-520+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7K]
- 谌文武;贾博博;覃一伦;贾全全;
基于不同降雪量及含盐量,通过水盐重分布、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指标,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试验研究了土遗址的冻融劣化效应.结果表明,试样含水率因融雪入渗和水分蒸发先增大后减小;盐分随水分迁移先向下淋滤,再向上回迁,最终在试样浅表层富集.融雪入渗过程中,水分冻融使土体结构松散,试样强度大幅降低;雪层消融后,试样强度因水分蒸发逐渐回升,强度回升幅度随Na2SO4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降雪量增加逐渐减小.在降雪后经历12次冻融循环的含硫酸盐遗址土体团聚性遭到破坏,中孔隙占比增加;试样顶面形成翻卷的泥皮,顶部边角处发育酥碱,侧面水、盐富集区表皮翘起并与土体分离.降雪使水、盐在土体浅表层富集,形成土遗址的潜在盐渍劣化区.
2022年04期 v.58;No.262 52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4K] - 赵煜;邱洪兴;田盼盼;顾俊阳;
根据木构件受弯承载力或稳定承载力与出现干缩裂缝时折减受剪承载力的关系,推导木构件由弯曲破坏或失稳变为剪切破坏的裂缝临界指标以及不同裂缝相对深度下木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归纳出承载力折减系数曲线.对木梁的裂缝临界指标进行参数化分析,使用已有试验数据对集中荷载下的木梁进行验证,发现理论破坏形态与试验现象一致,试验极限荷载值与理论分析得到的值相符.
2022年04期 v.58;No.262 528-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谌文武;陈浩鑫;贾博博;覃一伦;吴海鱼;
降雨-日照循环对干旱区遗址土的破坏集中于试样上部,破坏进程为变色-产生裂隙-生成酥松结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距顶部2.0~3.0 cm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上部表面硬度逐渐降低.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前几个循环周期大幅度降低,到第7个循环周期后达到最低值,随后逐渐恢复,但仍低于初始值.土体结构在7个循环后破坏严重,孔隙增多, 28个周期之后结构有些许强化,颗粒联结更加紧密.导致试样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降雨-日照循环带来的干-湿循环对土体的劣化作用以及在淋滤作用下易溶盐富集对土体产生的酥碱作用.
2022年04期 v.58;No.262 534-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3K] - 樊泽鲲;张景科;王南;李九谕;杨豪;边琳翔;
为研究锚固工程中处于非均匀受限状态锚杆的锚固特性,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建立室内缩尺半锚模型.基于拉拔试验,研究锚固系统的荷载位移关系及破坏模式,在观察面上布设横向、纵向测线,分析夯土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锚固系统的极限锚固力为1.3 kN/m,锚固系统表现为弹脆性破坏;横向测线各点的位移呈现围绕锚杆轴线对称的分布特征;脱黏前,距锚杆较近的纵向测线位移自上而下递减,此后呈单峰形分布,随着荷载增加峰值下移.在此特殊受限状态下,锚杆的锚固性能主要取决于锚固系统的弹性变形,锚杆变径特征对锚固性能的增强作用不明显.
2022年04期 v.58;No.262 542-547+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 吕青宙;林伊琳;赵俊三;覃彬桂;
基于昆明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Mixed-Cell-CA模型对昆明市2030年的土地混合利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的Kappa指数达0.87,可靠性高;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昆明市土地混合利用的动态演变程度与土地混合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混合程度与土地利用演变程度之间相互影响, 2000-2030年昆明市土地混合程度不断提升,土地混合利用演变程度逐年减缓,受土地混合利用演变程度减缓的影响,土地混合度增速逐渐放缓;低混合度土地单元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结构不稳定,在演化中容易发生极端变化,高混合度土地单元由于其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在演化中土地利用类型更易变化,演化过程更加合理;土地混合利用演变程度与土地混合程度呈显著的正向弱相关性, 2000-2010、2010-2020、2020-2030年3期的相关性指数分别为0.121、0.255、0.316,呈递增趋势.
2022年04期 v.58;No.262 548-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0K] - 夏子涵;何永利;季飞;王小霞;
采用基于事件的识别算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数据集,对1979-2018年的海面温度数据进行识别,探讨海洋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事件的识别算法更具优越性,去除了许多小面积的噪声.事件算法检测到的海洋热浪事件数为6 287次,平均单次事件发生面积为2.17×10~6km~2.海洋热浪事件的频率随时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达到27.35次/10 a;持续时间、年事件总面积、平均单次事件面积略有上升,分别为0.22 d/10 a、1.07×10~8km~2/a、1.94×10~5km~2/a,海洋热浪的强度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太平洋发生海洋热浪事件的平均年总面积、单次事件面积、频率均最大,印度洋的增长幅度最大,大西洋次之.春、秋季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与总面积最大,但夏季的增长幅度最大.
2022年04期 v.58;No.262 560-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