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兰州-西宁城市群工业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空间溢出

    贾卓;赵锦瑶;娜赫雅;陈麒;陈兴鹏;

    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5-2018年兰州-西宁城市群工业集聚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结果表明,工业集聚呈现“中心-外围”空间格局和“点-轴”发展特征,工业集聚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存在马太效应.工业集聚具有空间相关性,热点区及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兰州-西宁城市群“中心”的工业优势县(区);工业集聚冷点区及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兰州-西宁城市群“外围”的工业待发展县(区).工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均存在空间溢出性,相邻县(区)工业集聚对本县(区)工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政府干预、市场化率、投资水平等因素对本县(区)工业集聚产生影响时也通过空间溢出对相邻县(区)工业集聚产生影响.

    2022年02期 v.58;No.260 143-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一种有效预测岩性气藏砂体分布的方法

    史刘奇;赵永刚;叶超;高伟;孙利永;李伟;张瑞;

    针对研究区山13亚段,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2平台),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模块数据分析功能和克里金插值的砂体厚度预测方法.建立地质统计分析模块与砂体厚度数据库的空间连接,利用该模块进行砂体厚度数据探索性分析和基于半变异函数砂体厚度空间相关性分析,明确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趋势,确定平行物源方向为克里金插值的优选方向,采用简单克里金指数模型进行砂体厚度插值,得到研究区山13亚段砂体预测图,其地质吻合度达到75%,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含油气盆地的岩性气藏砂体预测提供借鉴.

    2022年02期 v.58;No.260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基于包容性发展视角分析甘肃省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马亚兄;张志斌;郑岚;董建红;

    基于包容性发展视角,从机会均等性、内容协调性、成果共享性3个层面选取29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对熵和地理探测器,分析2005-2017年甘肃省14个市州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的质量在时间上整体由“较低”及“低”水平向“中等”和“较高”水平演变,呈快速增长趋势,各系统层表现出“成果共享性>机会均等性>内容协调性”的态势;在空间上城镇化质量“较高”及以上水平类型的范围不断扩大,呈“带状”结构,“较低”及以下水平类型明显收缩,空间结构变动显著;不同系统层要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社会保障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城镇化水平是导致其时空演变的主要原因;各因子交互作用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对城镇化质量的解释力最高.

    2022年02期 v.58;No.260 157-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 陇东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貌部位林地与草地土壤水分研究

    赵宝转;邸利;吴贤忠;黄海霞;刘俊俊;张耀文;达春瑶;赵琪琪;赵子龙;高宁;

    以陇东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貌部位(塬面、梁坡、沟台)的人工刺槐林地和林间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坡向的7个样地上2018年4-10月对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与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w(水)差异很大,塬面:林地>草地;梁坡:表层(0~40 cm)土壤w(水)林地>草地,深层草地>林地,但二者很接近;沟台:浅表层(0~20 cm)林地>草地, 20 cm以下土壤w(水)草地>林地;林地和草地土壤w(水)随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6月缓降, 6-7月急升, 7-8月速降, 8-10月缓升, 6-8月变化幅度最大,其中梁坡林地土壤w(水)比其余两种地形更早的在5月开始回升,表明塬面树木较草本具有更强的涵养水源的作用,更适宜种植刺槐,梁坡更适宜种植林木,沟台则种草优于种树.

    2022年02期 v.58;No.260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基于AOD数据和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河南省ρ(PM_(2.5))

    田智慧;吴文秀;魏海涛;

    基于融合的深蓝/暗目标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构建了随机森林(RF)、地理加权回归(GWR)和线性混合效应(LME)模型估算河南省的ρ(PM_(2.5)),通过十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性能.结果表明, RF模型估算的河南省ρ(PM_(2.5))精度优于其他模型,其中RF模型月数据的R~2比GWR和LME模型分别高0.26、0.27, R_(MSE)分别低6.56、5.32μg/m~3; RF模型季节数据的R~2比GWR和LME模型均高0.24, R~2MSE分别低3.13、4.31μg/m~3.利用RF模型估算河南省2017年的ρ(PM_(2.5)),冬季最高, R最高,R_(MSE)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R~2和R_(MSE)最小,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高南低.

    2022年02期 v.58;No.260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祁连山环境与生态

  • 疏勒河流域夏季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

    岳东霞;李晨;周妍妍;郭晓娟;晁增祖;郭建军;孟扬;

    以中国西北干旱区的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遥感数据、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和实测数据等,基于遥感反演及统计降尺度方法获取疏勒河流域2001-2017年夏季土壤含水量数据,开展疏勒河流域夏季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2001-2017年疏勒河流域夏季土壤含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流域干流上游和中下游灌区土壤含水量最高.除敦煌灌区及上游高寒区土壤含水量存在不显著下降趋势外,其余区域主要呈上升趋势.夏季土壤含水量呈6月<7月<8月的趋势,且6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趋势最显著.整体来看,流域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耕地土壤含水量普遍高于草地和林地.

    2022年02期 v.58;No.260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1998-2018年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时空演变分析

    王旭阳;常跟应;

    运用1998-2018年农产品播种面积面板数据,计算整个河西走廊、三大流域、15个区县专业化系数和8种主要农产品地方化系数,从地区和农产品角度分析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定性分析影响农业生产专业化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初步形成了疏勒河下游棉花专业化生产区域、黑河和石羊河上游薯类专业化生产区域、黑河和石羊河中游玉米专业化生产区域,以及疏勒河中下游和黑河上游药材专业化生产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1998-2018年,河西走廊区域整体及各流域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化发展呈先明显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除金塔县的其余14个区县的专业化水平均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从西北向东南梯度降低的格局,专业化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棉花、药材和薯类地方化水平较高,除蔬菜和药材外,其他6种农产品地方化水平都在提高,但各农产品地方化发展演变趋势差异显著.定性分析表明,区域专业化发展演变是在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政策、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河西走廊应结合资源禀赋条件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土地有序流转,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促进区域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

    2022年02期 v.58;No.260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地质灾害与防治

  • 黄土山区贴坡填方地基的变形特性

    张豫川;姚永国;马超;赵野;吕国顺;

    为了研究贴坡填方地基的变形特性,依托兰州市某黄土“削峁填沟”工程,开展贴坡填方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借助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研究了回填土压实度、坡面坡度、回填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贴坡填方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均随着时间呈两段式增长,水平位移进入缓慢发展期的时间晚于沉降,原状土地基沉降在总沉降中占比大.竖向平面内沿水平方向,距离坡顶越近沉降越小、水平位移越大;沿深度方向,深度越深,沉降及水平位移均越小,土体深度方向水平运动不协同.压实度、坡度、高度对土体运动矢量长度、方向的影响效果不同,对变形控制的重要性依次为压实度>高度>坡度.实际工程应控制压实度>0.93,尽量减小坡度和一次性填筑高度.

    2022年02期 v.58;No.260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 基于InSAR的潜在滑坡人工智能识别——以延安宝塔区为例

    梁懿文;张毅;苏晓军;刘旺财;李媛茜;王爱杰;孟兴民;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结合热点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区域高形变斜坡自动提取和潜在滑坡人工智能识别研究,以提升潜在滑坡识别效率和准确性,解决传统人工调查和目视解译无法有效识别位于高位、隐蔽性较强的潜在滑坡问题.结果表明,基于热点分析自动提取20处高形变区域,提取正确率、错分率和漏分率分别为74.31%、25.69%和11.80%,证实热点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InSAR高形变区自动识别和提取.基于识别的高形变区,结合历史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潜在滑坡预测模型,采用表现最佳的自适应提升模型对自动提取区域进行预测,预测召回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1%和65%,能够实现潜在滑坡的有效识别.

    2022年02期 v.58;No.260 212-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 兰新高速铁路军马场-民乐段地表形变监测及成因

    陈宝山;张立峰;何毅;蒲虹宇;陈毅;

    以兰新高速铁路军马场-民乐路段为研究区域,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2014-2016年的路基形变速率与累积形变量,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其可靠性,分析该段路基形变的时空特征,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路基形变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大部分路基稳定,形变速率保持在-5~5 mm/a,但也存在形变较为严重的区域,其中以民乐县与山丹县交界处最为明显,累积沉降量达90 mm.气温和降水会导致路基的形变出现季节性变化,主要是由于湿陷性黄土稳定性差导致的路基沉降以及低温与高降水量导致的路基冻胀变化;灌溉渠、人口聚集区及施工活动均对该区域的沉降产生积极影响.

    2022年02期 v.58;No.260 222-228+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4K]

其他

  • 逆温对成都市空气污染的影响

    杜梦莹;许发雷;李艳;

    利用成都市2004-2019年探空数据、气象再分析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成都市逆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AQI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典型重度污染事件进行个例分析,揭示大气环流形势和逆温变化在大气重污染事件中的特征和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近16 a间近地逆温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a;近地逆温频率、逆温强度、逆温层底高为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a、0.042℃/100 m、10.25 m/a(但逆温层底高未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冬季发生近地逆温频率与逆温强度的平均值均为四季中的最大值,分别为6.31%和1.6℃/100 m;逆温强度与AQI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逆温层底高与AQ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4.典型个例分析显示,成都地区出现重污染事件的前6 d直至重污染事件发生当天,高空形势主要表现为中高纬度“两槽一脊”与“两槽两脊”形势,四川盆地均为偏西气流控制,地面处于高压中,配合反气旋的环流,垂直风速很弱,形势稳定,容易维持逆温,且逆温强度不断增大,逆温层底高减小, AQI增大,污染较为严重;随后高空“脊”减弱东移,有短波槽移动至四川盆地,地面有气旋性环流,逆温强度减弱,逆温层底高增高,且在“两槽两脊”个例中有降水产生,对污染物有清除作用,使AQI减小,空气质量逐渐好转.

    2022年02期 v.58;No.260 229-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9K]
  • 庆大霉素致大鼠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后肾脏排泄途径的改变(英文)

    陈宇玥;张明康;勾雪艳;ABDULAZIZSaad;武新安;

    在庆大霉素诱导的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静脉注射鸡尾酒转运体标记物,通过对各组大鼠肾脏相关转运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及尿液中底物浓度变化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代偿性增强,肾小管分泌功能轻度下降;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大鼠的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功能明显降低. 75及100 mg/(kg·日)庆大霉素组大鼠血清肌酐、五氟尿嘧啶、呋塞米、二甲双胍及对氨基马尿酸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升高,除呋塞米外的各个底物清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2年02期 v.58;No.260 23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5K]
  • 基于改进U-Net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城市建筑物的提取

    秦梦宇;刘勇;张寅丹;张洋;侯建西;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城市建筑物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易被阴影遮挡,难以精细化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U-Net网络用于图像中的城市建筑物提取.该网络在标准U-Net网络的编码器末端嵌入双重注意力模块,可以通过捕获全局建筑物信息和长通道建筑物信息,实现建筑物特征的增强.在交叉熵损失函数的基础上加入Lovász损失函数,构成的复合损失函数增强了对建筑物提取结果的约束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将该模型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数据集上进行验证,提取建筑物的F1-score为87.83%.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周围环境复杂多样、被阴影遮挡的城市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提取能力.

    2022年02期 v.58;No.260 254-26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 4种园林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抗旱性

    宋捷;田青;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兰州市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和滨河路两处研究区4种常见园林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测定了叶片厚度(T_L)、上(下)角质层厚度(C_(TUE)、C_(TLE))、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T_(PT))、海绵组织厚度(T_(ST))、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S)、叶片结构紧密度(T_(LS))、疏松度(L_(LS))10项叶片结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4种园林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均是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大于滨河路,表明滨河路植物所处的环境较为干旱;叶片解剖结构在两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旱柳为等面叶,其余3种植物为异面叶,且植物的T_L、T_(PT)、P/S、T_(LS)均是滨河路大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而T_(ST)和L_(LS)均是滨河路小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 10个抗旱性指标在4种园林植物间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在11.67%~59.63%,灵敏度较高.园林植物的T_L、T_(PT)、T_(LS)、C_(TUE)、C_(TLE)可作为其抗旱性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4种园林植物的抗旱能力排序为紫叶李>紫丁香>旱柳>木槿.在土壤含水量较缺乏的区域可考虑种植紫叶李和紫丁香,在土壤含水量一般的区域可考虑种植旱柳,在土壤含水量相对丰富的区域可优先考虑种植木槿.

    2022年02期 v.58;No.260 2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 模拟氮沉降对四川马先蒿(原亚种)花特征及表型选择的影响

    田思琪;路宁娜;赵志刚;王红梅;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四川马先蒿(原亚种)为研究材料, 长期施肥模拟氮沉降, 分析氮沉降对花表型选择的影响 . 连续施肥 NH_4NO_3(5 g/m~2) 5 a 后, 于盛花期测定花特征, 观察访花频率, 分批收集种子,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雌性适合度进行表型选择分析 . 结果显示, 氮添加处理组, 四川马先蒿(原亚种)株高变高, 叶长变短, 种子产量增加; 氮添加处理减弱了花大小、访花频率与其他特征的相关性; 对照处理中株高、叶长、花数目和花大小有显著的选择差, 氮添加处理中花大小无显著选择差, 氮添加改变了对花大小总的选择压力, 两组处理中, 花数目均有显著的选择梯度, 但氮添加处理降低了对花数目的选择强度, 两组处理中对花蜜量的表型选择均不显著 . 氮添加导致对花大小的表型选择减弱, 可能是因为氮添加处理增加了种子的产量, 即增加了种群平均适合度, 削弱对植物特征的选择强度, 从而降低对植物特征选择机会 . 因此氮添加可以通过增加种群平均适合度改变对植物特征的表型选择.

    2022年02期 v.58;No.260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