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部资源与环境

  • 甘肃华亭中侏罗世银杏类化石及其气孔参数对古大气CO_2的响应

    李军;杨倩;陈慧;唐德亮;安鹏程;吴靖宇;

    对甘肃华亭中侏罗统延安组银杏类6属17种化石的裂片大小与表皮气孔参数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化石裂片宽度<5 mm时,气孔参数与裂片宽度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气孔指数与裂片宽度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化石裂片宽度相关性较小;当化石裂片宽度≥5mm时,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与裂片宽度关系不明显.利用气孔指数法进行古大气φ(CO_2)重建时,选取裂片宽度≥5 mm的叶片结果更可靠.选取银杏属/似银杏属、拟刺葵属裂片宽度> 5 mm的化石叶片,通过气孔比率法重建华亭中侏罗世大气φ(CO_2).其中利用胡顿银杏和6种似银杏属植物所得的古大气φ(CO_2)平均值为1 228×10-6(±116×10-6),华丽拟刺葵和狭叶拟刺葵所得的结果为1 243×10-6(±75×10-6),二者比较接近,表明这些植物均可作为古大气φ(CO_2)重建的良好指标.获得的古大气φ(CO_2)数据与地球化学模型部分拟合曲线相近,推测甘肃华亭中侏罗世属于温暖、较湿润气候.

    2019年05期 v.55;No.245 561-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8K]
  • 汉江上游安康段不同重现期下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张国芳;查小春;王光朋;

    依据汉江上游安康段古洪水研究成果,获得实测洪水、历史洪水和古洪水序列下4种重现期的洪峰数据,应用GIS技术、HEC-RAS水文模型,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对安康段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洪水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分布在研究河段干流上游南岸的安康盆地,支流黄洋河两岸为较高风险区,研究河段干流中下游两岸为较低和低风险区;随着重现期增加,高风险区范围不断扩大,低风险区范围逐渐缩小;整体呈研究河段上游南部遇水成灾,北部和中下游地区相对安全的空间分布格局.

    2019年05期 v.55;No.245 571-57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7K]
  • 嘉峪关市北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

    鲁新川;殷建国;尹常亮;张芳;张生银;张昱;

    以嘉峪关市北部工业园区的MF化工厂为中心,展开对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并进行环境评价.通过267个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分析,得出重金属元素平均w(Pb)=4.454×10-5、w(Ni)=4.389×10-5、w(Cu)=4.394×10-5、w(Cr)=6.981 7×10-4和w(Cd)=2.6×10-7,分别超出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89%、88%、120%、1 195%和255%,表现为显著的元素富集.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结合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进行评价,发现Pb和Cd主要富集在生活垃圾堆放处和废弃工厂的周围, Ni, Cr和Cu在厂区和工业废渣堆积区附近富集.

    2019年05期 v.55;No.245 57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1K]
  • 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温/湿度廓线的BP神经网络训练方案对比

    樊旭;吴肖燕;曲宗希;张北斗;张文煜;

    为提高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大气温/湿度廓线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与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训练反演温/湿度廓线BP神经网络方案.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观测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辐射计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的观测亮温综合质量控制方案,利用质量控制后的观测亮温训练BP神经网络(OBS-BP),并与基于MonoRTM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亮温训练BP神经网络(SIM-BP)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OBS-BP反演温度廓线的均方根误差随高度逐渐增大,范围为0.62~2.81 K,偏差范围为-0.67~0.43 K,相关系数随高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变化范围为0.92~0.99;相对湿度廓线的均方根误差在0~4.75 km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在4.75 km以上随高度升高而减小,范围为8.21%~24.37%,偏差范围为-3.87%~4.54%,相关系数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小,变化范围为0.13~0.94.将OBS-BP和SIM-BP反演高时间频次的温/湿度廓线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OBS-BP的反演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对流层内大气温/湿度演变过程,相对于利用SIM-BP的反演结果, OBS-BP反演温/湿廓线在各个高度层上均优于SIM-BP,与探空资料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更适用于实际观测中地基微波辐射计温/湿度廓线的反演.

    2019年05期 v.55;No.245 587-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7K]
  • 废弃铅冶炼厂及周边土壤铅分布特征

    张兆虎;薛丽洋;曹兴;杨艳艳;赵转军;

    选择甘肃某废弃铅冶炼厂,对厂内及周边土壤中w(Pb)及Pb形态在粒度和深度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弃铅冶炼厂内(Ⅰ区)土壤平均w(Pb)远高于其他区域,且远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15618-1995),已受到严重污染;废弃铅冶炼厂外围(O区)、雨水冲积区(R区)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Ⅰ区土壤Pb主要分布在粒径>2.00 mm土壤中,受冶炼废渣影响,以可还原态和弱酸提取态为主; O和R区w(Pb)随粒径增加而先升后降,主要分布在0.15~0.85 mm粒径土壤中,以可还原态为主.废弃厂外围土壤w(Pb)在纵向上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R区w(Pb)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再增的规律,主要分布在20~40 cm深度土壤中.围墙可有效阻隔废弃厂内Pb向外的迁移,但风力扬尘、雨水淋滤仍使Pb向外迁移,导致O和R区土壤w(Pb)升高.

    2019年05期 v.55;No.245 597-603+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 液桥引力效应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慕青松;汪儒生;

    建立了相互接触的不等直径颗粒间的液桥模型,对其数学描写主要体现为,用圆弧段近似液桥子午线的形状并选其半径作为液桥外曲率半径;根据液桥的轴向力平衡条件,应用描写弯液面内外压差与两个主曲率之间关系的拉普拉斯公式,得到液桥的内曲率半径.将液桥模型给出的液桥引力公式用于研究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与抗剪强度间的关系;应用概率分析建立了一种考虑内部液桥引力效应的双粒径模型土,解释了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降低、基质吸力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增长速度由快趋缓的现象.

    2019年05期 v.55;No.245 604-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 基于地基观测订正的MODIS AOD反演四川盆地PM_(2.5)时空分布特征

    张晗;王式功;辛金元;张婕;何沐全;

    依据AOD与PM_(2.5)质量浓度的关系,利用TERRA卫星的MODIS AOD资料、中国区域气溶胶特性综合联网观测与研究计划和中国地区太阳分光观测网的地基数据,研究了四川盆地MODIS AOD精度及2017年研究区域17个市县级站点PM_(2.5)质量浓度的反演问题.结果表明,重庆、盐亭、贡嘎山站点地基观测AOD与MODIS AOD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86、0.87,满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精度要求,且与PM_(2.5)质量浓度呈较高的线性相关,由此构建了四川盆地订正后的AOD与PM_(2.5)质量浓度的拟合方程,反演了2017年四川盆地分辨率达到县级城市的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年均质量浓度为38.7μg/m3,呈现盆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仅用地市级分辨率的实际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研究得到的四川盆地2017年平均PM_(2.5)质量浓度50.8μg/m3相比,发现仅用地市级站点的实际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反映四川盆地区域污染状况会造成明显高估现象.

    2019年05期 v.55;No.245 610-615+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6K]

祁连山环境与生态

  • 古浪河上游1956-2013年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王婷婷;冯起;李宗省;郭小燕;李建国;

    基于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古浪河上游1956-2013年径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浪河上游春、夏、秋、冬及干、湿季径流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夏季径流下降的幅度最大,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小;从径流的年代际变化来看,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径流整体较大, 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高值, 21世纪前13 a整体偏小;小波分析表明,未来几年除春季和夏季径流将有所增加外,秋、冬季以及全年的径流都将呈减小的趋势.

    2019年05期 v.55;No.245 616-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5K]
  • 猪野泽全新世古湖泊水位变化定量重建

    韩琴;李育;李鹏程;张成琦;王岳;

    选取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终端湖猪野泽为研究对象,建立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指标与湖泊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将定量重建结果与沉积环境、沉积物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中值粒径、平均粒径、w(总有机碳)及综合多指标定量重建的全新世猪野泽湖泊水位变化,与粒径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及沉积环境变化一致.对比亚洲季风和中亚西风带控制地区典型全新世记录发现,猪野泽湖泊水位变化受到亚洲季风模式和中亚西风模式的共同影响.

    2019年05期 v.55;No.245 624-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2K]
  • 祁连山地区云物理参数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王颖;张武;任娇;宋琦明;苏亚乔;杨晨义;

    利用2006年1月-2015年12月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和网格化地面降水资料对祁连山地区云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量、云水路径、云顶温度、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55.50%、148.95 g/m~2、-21.13℃、21.04μm.过去10 a间,云量、云水路径和云粒子有效半径分别下降了2.3%、21 g/m~2和0.51μm,云顶温度上升了1.9℃.夏季云水丰沛、云发展旺盛且云滴较小,冬季则相反.云参数的高、低值中心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域的山脉走向一致.乌鞘岭地区与降水相关的云参数条件相对最好,冬季云参数的空间分布相对于其他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季节降水效率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9.53%(春)、12.54%(夏)、8.85%(秋)、3.51%(冬)且高值区均位于主山脉区.降水效率与云水路径相关性最好,与云顶温度相关性最差.云量、云水路径、云顶温度与降水效率相关性最好的季节均为冬季,分别为0.62、0.88、-0.52,云粒子有效半径与降水效率相关性最好的是秋季,为-0.60.

    2019年05期 v.55;No.245 632-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2K]

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

  • 外露段与超钻深度对土遗址锚固无损检测影响的室内研究

    李凯;张景科;郭庆;陈靖霖;方佳翔;任建宇;陈浩鑫;

    为研究土遗址玻璃纤维(GFRP)锚杆锚固系统中外露段长度和锚孔超钻深度对锚固系统基频与采样波形的影响,在室内模拟制作了3根外露段长度为0.5 m,锚固长度1 m,底端预留浆液长度为1 m的试验锚杆系统.试验过程中,首先固定锚固段长度(1 m),对外露段分段切割至0.1 m,然后固定外露段长度(0.1 m)不变,对底端预留浆液部分进行分段切割,以模拟不同的外露段长度与超钻深度.每次切割后,分别采集各外露段长度与各超钻深度下的无损检测波形.通过对采样波形的时域与频域分析,发现随着外露段长度的增加锚固系统基频减小,且外露段长度为0.3~0.5 m时会造成波形失真、干扰信号增加、波形图难以识别,甚至会对锚固质量做出错误评价.对于外露段长度为0.1 m,锚固长度为1 m的土遗址GFRP锚杆锚固系统,超钻深度对锚固系统基频和采样波形的影响均很小.

    2019年05期 v.55;No.245 641-646+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4K]
  • 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崔凯;张影会;谌文武;朱鸣基;

    通过对分布于中国干旱区规模最大的线性遗址明长城9处不同气候分区地点表面剥离形态特征的调查与统计,结合逐地逐层样品的颗粒分析、孔隙率及易溶盐含量实验结果,揭示了表面剥离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条件下逐地逐层土体不同条件下的颗粒分析实验、缩限含水量测试以及剥离形态、颗粒组成和含盐特征值与环境因素和夯土性质因素特征的联合分析,初步阐释了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特征形成及发育过程中盐分分异、不均匀收缩两个重要机制;证实了环境因素和夯土自身因素对表面剥离发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性影响.

    2019年05期 v.55;No.245 647-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0K]
  • 积雪覆盖下遗址土的强度劣化特征试验研究

    谌文武;魏大川;雷宏;李永杰;

    基于不同厚度积雪覆盖条件,以抗压强度、表面硬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遗址土的劣化破坏特征,同时设置对照组,使等质量未冻水直接入渗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发现两者对遗址土冻融循环的影响相差较大,在积雪完全融化前,等质量的未冻水入渗比积雪覆盖对土体的抗压强度劣化效应更大;同一时空范围内(处于雪层下相同位置),积雪厚度越大,融化后土体强度劣化越严重;积雪覆盖边缘位置下,土样干密度越大,抗压强度损失率越大,积雪覆盖的中央位置下土样由于雪存在"保温"效应,表现出强度劣化进程较其他位置土样缓慢.在积雪覆盖下,土样表面硬度劣化特征表现为干密度越小,表面硬度损失率越大;同一干密度时,覆盖雪层越厚,随着冻融循环进行,表面硬度损失率越高.

    2019年05期 v.55;No.245 655-660+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 莫高窟壁画劣化与降雨入渗关系的试验研究

    刘洪丽;王旭东;张明泉;郭青林;王彦武;

    为了制定措施防范大气降水对壁画造成破坏性影响,通过在洞窟顶部覆盖层开展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调查分析降雨入渗与壁画病害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洞窟顶部平台区和缓坡区径流系数均较小,降雨入渗量远大于产流量,雨水以水汽的形式沿优先通道入渗,是激活壁画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顶部覆盖层薄,围岩中存在贯穿裂隙的洞窟最容易受到降雨入渗的侵害,应将其作为壁画劣化的重点防范对象.

    2019年05期 v.55;No.245 66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7K]
  • 改性聚乙烯醇固化麻刀加筋遗址土的力学特性

    谌文武;许贺;李永杰;夏云云;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改性聚乙烯醇(SH)固含量、麻刀长度、加筋量为变量,研究了SH固化麻刀加筋遗址土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力学加固效果最佳的材料配比组合.结果表明,对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SH固含量、加筋量、麻刀长度; SH溶液可加强土体颗粒之间、土颗粒与麻刀之间的粘结强度;适当的麻刀长度和加筋量有助于改善土体的力学特性.分析得出的最佳配比组合为SH固含量0.7%,麻刀长度1.0 cm,加筋量0.2%.

    2019年05期 v.55;No.245 667-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4K]

其他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同路面条件下的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贾晓红;魏巍;杜晖;尚可政;周开鹏;

    利用2011-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9条国道的交通事故资料,对潮湿、冰雪、积水、漫水、泥泞5种不同路面条件下的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事故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每100 km事故起数、平均每起事故伤亡人数和平均每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析,发现潮湿、冰雪和积水路面是影响道路行车安全最多的3种路面状况.从交通事故后果综合指数来看, 9条国道中G108线事故损失最严重,各种路面条件下冰雪路面事故损失最严重;事故多发路段中的前3位分别为G209线、G307线吕梁段以及G309线潍坊段. 5种路面条件下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于2011年起递减,在2014年达到最低值后突增;潮湿、积水和漫水路面7-9月为事故高发时期,冰雪路面12月为事故发生高峰,泥泞路面11月为事故发生高峰;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07:00-19:00.

    2019年05期 v.55;No.245 673-680+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 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一次局地热对流降水的高分辨率模拟的影响

    杨茜茜;张述文;任星露;

    以南京一次局地热对流降水为例,采用中尺度模式(WRF)中的11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高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 YSU、MYJ、UW、Shin-Hong和GBM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出对流单体,而QNSE、MYNN2、MYNN3、ACM2、BouLac和MRF方案模拟效果较差.其中UW方案模拟结果最好,主要是由于其模拟的湍流强度相对较强,且边界层空气较冷、湿,有利于积聚能量.在对流触发时刻,抬升凝结高度降低,加之此时有强劲的上升气流,凝结了较多的水汽,充足的水汽和充分的上升运动使其成功模拟出此次南京城区的强对流过程.

    2019年05期 v.55;No.245 68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5K]
  • ECMWF极端降水指数对2016年夏季华东地区极端降水预报的检验

    郭兴苗;李丽平;刘璞;朱杰;李芬;

    选取2016年6-8月华东地区降水资料,在分析检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极端天气指数(EFI)与ECMWF降水预报效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EFI的极端降水指数来改进ECMWF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华东地区6-8月极端降水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和华东中西部地区,在6月份开始增大, 6月底达到最大,后又减小,但最大值略有不同,在7月底至8月初达到一个更高的峰值,随后缓慢下降. EFI极端降水指数对2016年6-8月华东地区的历史极端降水95%和99%分位值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对历史极端降水最大值的预报能力相对较差.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效果也随之降低. EFI极端降水指数对极端降水预报的ETS评分整体高于ECMWF高分辨率模式降水,并对极端降水最大值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用EFI极端降水指数改进的ECMWF高分辨率模式降水,对华东地区95%和99%分位值极端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9年05期 v.55;No.245 693-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 热烈庆祝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

    袁占亭;严纯华;

    <正>值此兰州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医护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九曲黄河浩荡奔流,巍巍学府俊采星驰。1909年,兰州大学肇基法政,开西北高等教育之先河,秉持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之追求,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发展,谱写了中国大学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进步的壮丽篇章。

    2019年05期 v.55;No.245 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院士风采

    <正>郑晓静,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力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和1982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学士学位。1987年12月起任兰州大学力学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学部)。曾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主任、中国研究生学位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遴选委员会委

    2019年05期 v.55;No.245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