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部资源与环境

  • 新疆包古图Ⅲ-2号岩体锑矿化特征

    魏少妮;朱永峰;郑波;

    报道了位于西准噶尔南部包古图地区Ⅲ-2号岩体东部边界的锑矿化.研究表明:锑矿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自然锑阶段,产出自然锑和磁黄铁矿的共生组合;中期硫锑铁矿阶段,硫锑铁矿与磁黄铁矿、黄铁矿和毒砂共生产出;晚期辉锑矿阶段,辉锑矿大量结晶,交代早期阶段自然锑和磁黄铁矿.矿物成分和相分析表明,早期阶段氧逸度的降低是导致自然锑沉淀的主要因素,晚期阶段温度降低导致辉锑矿大量沉淀.体系的硫逸度为-8~-13,从早期到晚期阶段,硫逸度明显上升.锑矿化的发现及研究补充完善了西准噶尔地区的矿产类型,具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2017年05期 v.53;No.233 569-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空间信息检索方法

    王志宝;王成波;文必龙;夏昊;乔彦友;

    提出了面向石油勘探开发的空间信息检索技术方法,给出了文档空间主题计算模型,设计了支持文本与三维空间查询的高性能索引结构,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原型系统PetroScope.经过真实数据的性能测试和比较分析,原型系统的准确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性能能够满足该领域空间信息检索的需求。

    2017年05期 v.53;No.233 576-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干湿与盐渍耦合作用下土遗址强度劣化机理

    崔凯;陈蒙蒙;谌文武;关喜鹏;韩文峰;

    通过集中降雨过程3处典型遗址温度和含水率的实时监测,发现遗址内部不同位置土体经历耦合作用的频率与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分别掺入不同含量Na_2SO_4、NaCl,经历不同期次干湿循环的遗址土重塑样的强度指标测试和粒度分析,得出试样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聚力、粗粉粒质量分数和粒度分维值都随含盐量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产生规律性调整.数学统计分析证明不同频率与程度耦合作用下遗址土宏观强度指标的变化与粒度分析指标调整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分析和讨论了干湿盐渍耦合作用下遗址土强度劣化的本质原因、遗址消亡过程的形式和速度与遗址土强度劣化过程之间的联系.

    2017年05期 v.53;No.233 582-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 滇西始新世十里村正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张江苏;廖世勇;刘铮;

    十里村岩体出露于滇西哀牢山走滑断裂带附近,主要由石英碱长正长岩和石英正长岩构成,形成于始新世(~36.8 Ma).样品呈现出准铝质的特征,具有高碱、高Si、低Yb、低Y.Sr-Nd同位素值落在来自下地壳的斜长角闪岩捕虏体同位素范围内.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十里村岩体很可能产出在厚的岩石圈地幔移除诱发软流圈上涌的后碰撞环境下.

    2017年05期 v.53;No.233 58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地形要素对西北干旱区河谷型城市泥石流的影响

    张鹏丽;李育;

    使用历史文献、气象、自然地理资料、数字高程模型和GIS技术,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兰州市地形要素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近百年兰州市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时间比较频繁、范围较小;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得出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与坡度、坡向相关性不显著,而与高程、距河距离成负相关关系,对模型进行检验,预测正确率达73.7%,预测效果较好.

    2017年05期 v.53;No.233 593-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石羊河流域干旱变化趋势及气候影响因素

    张雪蕾;王万瑞;王刘明;王帅兵;李常斌;

    基于Thornthwaite干燥指数概念,采用Sen斜率、敏感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1981-2014年石羊河流域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干燥指数的气候敏感性.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干燥指数自上游至下游呈增大趋势;研究时段内,干燥指数减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乌鞘岭东北、永昌以西及民勤以北,其余地区干燥指数呈增加趋势.石羊河流域干旱对降水、相对湿度和净辐射的变化较为敏感.1981-2014年流域上游山区降水减少导致干旱加重,而相对湿度的增加抑制了陆表蒸散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的加剧;流域中下游地区干旱减弱主要由降水增加所致.

    2017年05期 v.53;No.233 598-603+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 地形对兰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

    张玲玲;颉耀文;穆亚超;

    选择兰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分类决策树自动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DEM数据获取地形因子,定量分析兰州市各地形分级单元内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80%以上的城乡及工矿用地以及90%以上的水域分布在较低、较缓的区域,60%的林地和草地分布在较高、较陡的区域,约50%的未利用地分布在高程<2 000 m、坡度<15°区域内,可以考虑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高程<1 600 m,坡度5°~8°区域内,景观最为破碎,形状最不规则,生态环境最为脆弱;高程1 600~2 000 m、坡度8°~15°区域内,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最为丰富;高程>2 800 m的区域内,同类型土地利用景观不断集中、合并,土地利用景观的整体性最强.

    2017年05期 v.53;No.233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甘肃省“三化”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

    庞家幸;陈兴鹏;韩文艳;何炫蕾;

    通过建立甘肃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1990-2011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为上升的态势,但是目前还属于勉强协调水平,近10 a甘肃省的工业化水平制约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的进一步上升.预测甘肃省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处于勉强协调水平.

    2017年05期 v.53;No.233 609-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库姆塔格沙漠大降水环流分型及不同环流型典型天气过程分析

    胡钰玲;赵中军;康彩燕;王式功;尚可政;

    利用1960-2014年最靠近库姆塔格沙漠的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2.5°×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1°的FNL再分析资料,在库姆塔格沙漠大降水500 hPa环流分型的基础上,运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对不同环流型的典型大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追踪其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大降水的500hPa环流型可分为低涡切变型、新疆低槽型和贝加尔湖至新疆横槽型;大降水的水汽路径主要分3支:西风气流携带的来自大西洋、里咸海和极地北冰洋的海源水汽,沙漠南侧西南气流携带的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水汽,华中一带东南气流携带的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暖湿水汽;库姆塔格沙漠上空区域平均水汽通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各层中以700 hPa水汽通量最大.大降水期间垂直上升运动强,为大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条件.

    2017年05期 v.53;No.233 614-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不同区域典型植被类型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

    药静宇;王国印;李晨蕊;于海鹏;

    利用全球通量网数据集,详细分析了北美、欧洲、亚洲3个主要区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区域变化特征与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3个地区CO_2的总体收支为-0.010 93 kg/a,其中,农田和常绿针叶林的碳吸收能力最强,草地的最弱;虽然各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均呈"U"型曲线,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白天为负值,夜间则相反.碳吸收速率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12:00;不同纬度带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纬度升高,植被的碳吸收能力逐渐减弱,中高纬度受降水、土壤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影响波动性较大.

    2017年05期 v.53;No.233 62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冬季两类ENSO事件对欧亚地区阻塞高压的影响

    李艳;路瑶;王嘉禾;王琪;

    利用1979-2015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发布的再分析资料和由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提供的El Ni?o/La Ni?a Modoki距平指数(EMI)资料,对比研究了近36 a冬季两类El Ni?o-南方涛动(ENSO)事件对欧亚关键区阻塞高压(阻高)的影响及其环流成因.结果表明,当发生El Ni?o(EN)事件时,欧亚3个关键区瞬时阻塞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尤其是乌拉尔山地区瞬时阻塞减少32%,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降低了14.7%;La Ni?a(LN)事件导致乌拉尔山地区瞬时阻塞偏多53%,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增多27.9%,但导致了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减少24%;新型海温异常模态ENSO Modoki对于欧亚阻高的影响与传统的ENSO事件不同.发生EN Modoki时,与正常年份相比,欧亚3个关键区瞬时阻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鄂霍次克海地区的瞬时阻塞偏多最多,达到55%,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增多18.2%;发生LN Modoki事件时,乌拉尔山地区瞬时阻塞偏多15%,阻塞事件平均持续天数偏多25%,但鄂霍次克海地区瞬时阻塞偏少29%,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偏少10.6%,两类ENSO事件对于贝加尔湖地区的阻高影响均较小.两类ENSO事件对阻高影响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其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不同.从500 hPa位势高度场及风场的配置可见,当发生EN事件时,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地区风场有气旋性环流异常,配合位势高度场负异常,导致阻高偏少;发生LN事件时,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西部偏北的地区有大范围反气旋性环流异常,500 hPa位势高度偏强,阻高偏多;而在EN Modoki事件发生时,欧亚3个关键区的500 hPa位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异常,有利于3个地区阻高的偏多;在LN Modoki事件下,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北侧地区位势高度偏高,有利于这两个地区阻高的偏多,而不利于鄂霍次克海地区阻高的生成.

    2017年05期 v.53;No.233 628-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 两类El Ni?o事件对Hadley环流及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

    李艳;马百胜;王琪;路瑶;王嘉禾;

    利用1979-201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两类El Ni?o事件对Hadley环流及中国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冷季还是暖季,El Ni?o事件使得Hadley环流增强但并未改变Hadley环流中上升支及下沉支的位置;在暖季El Ni?o Modoki事件使得Hadley环流的上升支和下沉支均发生北移,在冷季则没有这种特征.El Ni?o对Hadley环流的影响较El Ni?o Modoki要大,是由两类El Ni?o事件下海温异常分布型的不同造成的.El Ni?o事件下中国南方易出现低温、洪涝,北方易发生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且易导致暖冬现象.当发生El Ni?o Modoki事件时,在冷季,中国地区气温分布表现为北部和东部地区偏低,西部及西南部地区较高;在暖季,中国东北地区表现为较强的增温现象,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较气候平均态偏少.选择两类El Ni?o事件对Hadley环流影响最大的个例,发现中国气温、降水的异常特征与两类El Ni?o事件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统计规律基本相符,表明两类El Ni?o事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Hadley环流的影响不同造成的,其他环流系统的作用使得最终影响更为复杂.

    2017年05期 v.53;No.233 636-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干旱农业与生态

  • 防护林对库布其沙漠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顾梦鹤;周立华;王睿;赵敏敏;郭秀丽;

    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库布其8种防护林0~100 cm的土壤水分和0~60 cm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0~100 cm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土层和防护林类型均对土壤水分有极显著影响,8种防护林样地的土壤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旱柳+小美旱扬>旱柳>沙枣+沙柳>沙枣>速生杨>速生杨+羊柴>拧条>羊柴.对0~60 cm的土壤养分分析表明,土层对7个土壤养分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表土层0~10 cm土壤养分高于10~60 cm土层的,表现出土壤养分的表聚效应.防护林类型对7个土壤养分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柠条和旱柳样地中土壤养分较高,羊柴样地中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结果表明:旱柳、旱柳+小美旱杨和柠条等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好,土壤有较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林下草本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都较高,羊柴和速生杨防护林表明对流沙的改良作用较差,土壤水分和养分较低,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均较低.

    2017年05期 v.53;No.233 646-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封育区鼢鼠扰动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杨莹博;曹铨;杨倩;来兴发;钱雅丽;张学梅;王先之;张美艳;沈禹颖;

    从群落和功能群两个水平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恢复年限的鼢鼠土丘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特征差异,了解小尺度斑块扰动对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影响,探讨相应尺度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亚高寒草甸围栏封育区内鼢鼠土丘植被的演替过程中,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对数增长模式,群落内物种均匀性指数亦逐渐增加,群落生产力线性显著增加;功能群水平上,短命类杂草的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相对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增加模式;豆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模式,而其相对盖度逐渐增加,但拟合结果不显著;禾本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相对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模式;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功能群水平上,4种类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年生杂类草和豆科植物的香浓威纳指数与其相应类群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短命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的香浓威纳指数却与其相应类群的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围封条件下,随鼢鼠土丘植物群落的演替,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不同功能群间生态位的差异、物种间对资源的互补性利用能力和扩散限制引起的.

    2017年05期 v.53;No.233 652-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摩天岭北坡东南段草本植物多样性对地形因子的响应

    宋玲玲;李宗杰;田青;

    通过对摩天岭北坡东南段植被及其环境因子的系统取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阐释了摩天岭北坡典型森林群落内的草本植物多样性规律,探讨了森林群落草本多样性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草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先增加再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坡位是影响研究区植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形因子,坡向和坡形也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显著,坡度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极不显著.

    2017年05期 v.53;No.233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兰州市交通干道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杨颖丽;李琼;马婷;李翠祥;滕玉瑾;殷金梅;高晓霞;贾凌云;

    为了研究公路运营对路侧土壤和绿化植物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兰州市的两条交通干道北滨河路和安宁东西路,对公路旁土壤和绿化植物叶片中Cr、Cu、Zn、Pb、Mn、Ni、Fe、Ca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路路侧土壤重金属w(Cr)、w(Pb)、w(Zn)、w(Cu)、w(Mn)明显高于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和大学校园,而w(Ni)无明显差异,交通运营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Cu>Pb>Cr>Zn,Mn、Ni未达到污染水平;同一条公路的车辆拥堵、弯道多、十字路口等刹车频繁及车流量大的路段,路侧土壤中w(Cr)、w(Pb)、w(Zn)、w(Cu)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表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汽车机件间摩擦和轮胎与路面间摩擦产生的粉尘是造成路侧土壤这4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低质量分数重金属土壤中生存的大叶黄杨叶片积累了较多的Pb、Zn、Mn,说明大叶黄杨的根系对这3种重金属的吸收及向地上部分转运的能力强;安宁东西路高质量分数重金属土壤中生存的植物叶片Pb、Zn、Mn的积累量最高;安宁东西路的大多数植物叶片中积累的Ca量明显高于北滨河路的大多数绿化植物.

    2017年05期 v.53;No.233 664-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数学

  • 一类非自治SIRS传染病模型

    韩怡茹;吴事良;

    研究了一类具有一般发生率和免疫时滞的非自治SIRS传染病模型.通过构造合适的Liapunov泛函并应用比较原理建立了无病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应用比较原理给出了染病者灭绝和强持续的一些充分条件.结果表明染病者的灭绝和强持续,以及无病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均与免疫时滞无关.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对具有饱和发生率的周期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

    2017年05期 v.53;No.233 67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带有多时滞和Holling第Ⅲ类功能性反应的生态经济微分代数系统的稳定性与Hopf分支

    王烈;

    建立并分析了一个具有多时滞和Holling第Ⅲ类功能性反应的生态经济微分代数系统.得到了正平衡点及正平衡点存在的条件,利用同胚变换将微分代数系统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对该方程进行线性化,得到含有多时滞的非线性特征方程.通过讨论得到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当时滞参数通过某些特定值时,系统在平衡点附近出现Hopf分支现象.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2017年05期 v.53;No.233 679-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 稀疏谱聚类方法及应用

    徐雪丽;苏锦霞;

    提出了一种新的谱聚类算法:基于K-Medoids的SSKM聚类,不仅利用距离指数变换函数及稀疏化算法构建了分块对角矩阵以重新解释样本之间的相似度,还结合PAM算法取代传统谱聚类中的k-means算法对特征向量聚类以提高算法的聚类稳定性.为了使SSKM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引入了高相关系数过滤及主成分分析降维技术,提出了SSKM算法的新版本HSSKM,能够识别高维数据结构以减少原始数据的特征规模.模拟数据及高维基因表达数据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聚类稳定、聚类结果更精确等显著性能.

    2017年05期 v.53;No.233 68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 一类具有饱和传染率的时滞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

    李小玲;梁欣;刘亚东;李栋梁;胡广平;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饱和传染率和时滞效应的SEIR传染病模型,给出了用于判断疾病是否持续流行的基本再生数R_0.利用Lyapunov方法和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疾病平衡点全局稳定.

    2017年05期 v.53;No.233 69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相依赔付带投资的延迟风险模型的极限性质

    肖鸿民;刘爱玲;何艳;

    研究了带投资的延迟索赔风险模型破产概率的极限性质.保险公司将其资产按常数比例投资于满足几何布朗运动的股票市场,其余部分投资于非负利率的债券市场.在主索赔额和延迟索赔额序列分别为负相依且属于重尾分布族的情形下,得到了有限时间破产概率的渐近等价表达式.该结论的有效性由相应的数值模拟进行了很好地验证,为保险公司的投资提供了一种思路.

    2017年05期 v.53;No.233 696-700+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基于模式搜索的粒子群算法求解绝对值方程

    封京梅;刘三阳;

    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一类NP-hard且不可微的绝对值方程问题:Ax-|x|=b.该算法是将局部探索能力较强的模式搜索算法和全局开采能力较强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有效结合,混合后的算法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平衡了局部和全局寻优能力,数值试验显示在求解具有不同类型解的绝对值方程时,误差小,迭代次数少.

    2017年05期 v.53;No.233 70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其他

  • 纳米球制备Spindt阴极及其场致发射特性仿真

    张鹛枭;马玉龙;周虎;周旺;周利华;向伟;赵兴海;曾葆青;崔莹;

    结合聚苯乙烯纳米球自组装技术和微机械制造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Spindt场致发射阵列阴极的新方法,并成功制备了集成度较高且均匀分布的微孔阵列,微孔孔径为300~500 nm,绝缘层厚度为500 nm,孔间距为750 nm,微孔集成度达到10~8个/cm~2,是普通光刻技术的10倍以上.利用CST粒子工作室的质点网格求解器对该工艺方法制备的Spindt阴极的场致发射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尖端曲率半径、栅极孔径以及尖端相对栅极的高度是影响发射电流的决定因素.

    2017年05期 v.53;No.233 70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