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勋贵;王晓磊;魏霞;
基于近似熵复杂性测度方法分析泾河流域张家山、杨家坪和雨落坪水文站1956-2000年的天然、实测径流复杂度.结果表明:1)径流复杂度具有人类活动影响指示特性:杨家坪和张家山站实测径流复杂度大于天然径流的,杨家坪站径流复杂度变化可能与上游的巴家嘴水库的运用方式有关,而雨落坪站实测径流复杂度小于天然径流的,可能与上游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有一定关系,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对径流复杂度有重要影响;2)径流复杂度具有自相似特性与随机波动特性:杨家坪和雨落坪站径流复杂度的自相似性强于张家山站的,张家山站径流复杂度的随机波动性较强,与降水量关系密切;3)径流复杂度与降水量、径流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特性:当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时,径流复杂度减少,反之则增大;4)径流复杂度具有径流峰值异常特性:径流峰值出现前后,径流复杂度显著下降,之后又逐渐上升.基于近似熵方法检测出的径流复杂度多维特性,可为径流系统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2015年04期 v.51;No.220 447-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 党慧慧;董军;董阳;郭映;岳宁;徐翔;魏国孝;
通过研究自梨园河流域采集的7个地表水样和39个地下水样,分析梨园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梨园河流域地下水各离子质量浓度及总溶解固体值都具有由西到东、由高到低不断增高的趋势.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组分受岩石风化及蒸发/结晶作用影响都比较明显.根据张掖站每月降雨量同位素加权平均及年平均计算得到当地大气降水线.该区内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的相互转化非常频繁,浅层地下水既受到蒸发作用影响也受到地表水补给和混合作用等多方面的影响,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有一部分来源于古地下水.
2015年04期 v.51;No.220 45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 杨国林;何雨栗;王文佳;董俊玲;王浩飞;孙柏年;
新疆吉尔铁克铁矿位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铜钒成矿区的塔阿西-塔吐鲁沟铁成矿带,研究该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将对深入分析西昆仑乃至新疆重要的早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区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量、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查明区内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布伦阔勒群内,以似层状磁铁矿体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为主,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为主,含矿岩性为阳起石英磁铁岩、磁铁阳起黑云片岩和磁铁大理岩,赋矿围岩为石英黑云片岩、蚀变黑云片岩、石英岩和蓝闪黑云片岩.分析了吉尔铁克铁矿的原岩类型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矿区布伦阔勒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岩或中、基性火山岩,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成矿经历了3个时期:加里东晚期到三叠纪为矿体埋深变质阶段,三叠纪晚期的西昆仑构造带俯冲挤压和康西瓦、塔阿西断裂带共同作用为成矿提供了构造条件,燕山期中酸性的岩浆侵入起到了叠加改造矿体的作用.
2015年04期 v.51;No.220 462-469+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 成志雁;刘开君;曾亮;杨平;石满乾;马锦龙;
通过采集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哈拉奇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遗迹化石的分析鉴定,共识别出遗迹化石8属10种和1个遗迹相.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组建了3个遗迹组,并在遗迹化石基础上结合岩性、古地理环境等特征对研究区沉积环境变迁作了讨论,认为研究区晚古生代经历了多期次海水进退循环,泥盆纪-石炭纪总体海水侵进,沉积环境由滨海逐渐演变为开阔台地,砂泥质沉积发育;二叠纪经历了海退-海进-再次海退的过程,沉积环境依次为滨海-台地边缘斜坡-滞留海湾,碳酸盐沉积发育.这些研究对进一步认识研究区古生物面貌,进而恢复古环境、古生态有重要意义.
2015年04期 v.51;No.220 470-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吴晓英;张倩雯;张志高;滕晓华;苗运法;卓世新;严永耀;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库木库里盆地阿牙克库木湖南缘的KM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剖面粒度组成主要以细粉砂和砂粒占优势,质量分数分别为39.2%、26.9%.剖面粒度整体分选较差,频率分布曲线呈现多峰分布的特征,偏度从极负偏到正偏、峰态从窄到宽,反映了多种搬运方式存在;各粒度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1)22.0~21.0 ka BP气候冷干,湖泊水位低,西风较强,沙尘暴频繁;2)21.0~16.0 ka BP气候较前一阶段湿润,湖泊水位升高,西风减弱,沙尘暴减少;3)16.0~10.5 ka BP气候冷干、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风力作用强,湖泊水位浅,沙尘暴增多;4)10.5~3.5 ka BP气候最为暖湿,西风减弱,湖水水位上升,湖泊水位达到剖面最高;5)3.5~2.0 ka BP湖泊水位降低,风力作用较强,气候变得干冷.末次盛冰期以来,受控于北大西洋气候的西风起主导作用,研究区气候随着西风的增强而变得冷干,湖泊水位降低,沙尘暴较为频繁,直至全新世受控于北纬65?太阳辐射强度的季风占主导作用,气候最为暖湿,沙尘暴较少,晚全新世以来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季风减弱,气候再次朝着冷干方向发展.
2015年04期 v.51;No.220 478-48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 谢青;王建民;江宽;高雅宁;
针对太阳湾油区长2储层特低渗、强非均质性、剩余油严重的储层特点,为寻找有利勘探区,利用实验、测井、参数分析、标准界定等方法,对研究区长2储层的构造及沉积相发育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价长2储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块.结果表明:长2储层局部发育微幅度的鼻状构造,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低,以泥质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和粒内溶孔,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B期,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在此研究基础上,将长2储层划分成了4类:Ⅰ类为好储层,区内分布少;Ⅱ类为中等储层,主要分布于长22小层中;Ⅲ类为较差储层,在长22和长23小层中分布较广;Ⅳ类为差储层,各小层均有发育.在区内预测了6个有利勘探区.
2015年04期 v.51;No.220 48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 冯永忠;康鸿杰;周超;王振华;于飞;于漫;孔立;牛刚;王东阳;
大敖包沟铜镍矿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缘,其发现是近年来该区带找矿的重大突破.已发现岩体具有全岩矿化特征,初步划分3个岩相,由橄榄辉石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岩石w(Si O2)集中于44.2%~49.1%,具低铝、低钛、低碱、高镁、高铁特征,m/f=1.73~6.10,平均4.05,属于铁质超镁铁质岩.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LREE、U、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以及较高的w(Zr)/w(Y)(0.83~6.41)、w(Ta)/w(Yb)(0.14~0.19)和较低的w(Zr)/w(Nb)(2.65~31.92)地球化学特征.岩石ΣREE=28.25×10-6~45.87×10-6、(w(La)/w(Yb))N=2.56~10.06、δ(Eu)=0.76~1.06,具有LREE相对富集特征.综合大敖包沟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推断大敖包沟岩体可能形成于塔里木板块东南缘一个大陆裂谷环境.
2015年04期 v.51;No.220 496-502+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 韩伟;魏建设;卢进才;任战利;刘三;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阿木山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通过对露头剖面观察采样,结合钻井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对阿木山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阿木山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为"中等-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以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主,且区内存在一定差异.总体看来,该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大,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2015年04期 v.51;No.220 50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王晓霞;左洪超;陈继伟;武建军;郭阳;杨彦龙;陈伯龙;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中农田下垫面的湍流观测数据,计算了其附加阻尼k B-1,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通过对k B-1影响因子的分析,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区农田下垫面的k B-1参数化方案W14,最后对W14在平坦戈壁下垫面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农田下垫面k B-1日均值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线性减小的趋势,k B-1的日变化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变得更加明显.k B-1受地表特征叶面积指数、动力学因子Re*和热力学因子θs-θa的综合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子所发展的W14在干旱区农田下垫面上计算的感热通量精度高,优于已有参数化方案的计算精度.并且W14在平坦戈壁下垫面也有一定的适用性.
2015年04期 v.51;No.220 508-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 王雅萍;张武;黄晨然;
在传统的以不断更新侧边界场而只进行一次初始场输入的动力降尺度基础上,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设计了不同频次初始场的输入,以期检验其在复杂下垫面下的一个站点(SCAOL站)范围的模拟效果,从而改进该站长时间积分模拟的有效性.加入了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自带的分析松弛研究其模拟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案对地面向上2 m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模拟要优于对10 m处风速的模拟."分析松弛"表现出了对地面相对湿度模拟很好的改善,却不适宜对地表热量通量的模拟,且对10 m处风速的模拟结果变化平缓;增加初始场输入频次对地表热量通量的模拟有改善,对其他3个变量的模拟结果影响不明显.
2015年04期 v.51;No.220 517-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 李旭;王式功;尚可政;周海;李艳;
采用在阴阳历叠加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方法,利用环渤海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1960-2010年地面测站降水、风速资料,探讨了阴阳历叠加法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要素阴阳历叠加预报时最佳样本长度略有差异,降水预报时环渤海地区最佳样本长度为37 a,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最佳样本长度为20 a;对大风天气过程而言,环渤海地区最佳样本长度为34 a,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31 a.降水日预报检验表明,环渤海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降水日预报威胁评分(TS)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均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日预报TS评分均高于0.4,两地各月降水日预报TS评分均高于气候概率.利用站点相关订正后,准确率最高可提高14.2%,最低提升了4.1%,平均提高9.8%,站点相关订正是有效的.两地大风预报准确率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并在3-5月间为明显的波峰,且两地的预报TS评分均高于气候概率TS评分,预报是有效的.
2015年04期 v.51;No.220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李文才;程航;程相坤;尚可政;
利用2001-2012年大连地区大雾气象观测资料,对近十几年大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学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大雾日数,长海最多,金州最少;除金州外,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大雾生成的日变化规律为,春季大雾多生成于02:00-08:00,20:00-23:00两个时段;夏季大雾多出现于20:00-次日08:00.大连地区产生大雾的主要天气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高压后部型、气旋型、冷锋型、均压场型,其中除气旋型外的3种类型的大雾天气从开始到维持阶段水汽都比较充沛,盛行南到东南风,转为偏北风后大雾消散结束,而气旋型大雾天不如其他3种的水汽那么充沛,从开始到结束都为偏北风.大雾形成阶段在大连地区低空通常有暖平流输送来大量水汽,都有一个水汽聚集的过程,其层次一般都在900 h Pa层(海拔1 000 m左右)或其附近,并且该地区低空都会出现气流辐合、上升的三维流畅特征.大雾维持期间,通常风速较小,层结稳定,温度露点差也较小,接近饱和状态;当大雾消散时通常当地低空会有冷空气入侵,风速迅速增大,高空都会受到冷平流的影响.
2015年04期 v.51;No.220 53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 赵艳茹;张京朋;郭燕玲;马翼宁;吴宪初;马永敬;张文煜;
选取干旱半干旱区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代表站点2006-2013年的探空资料,对其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的位温、比湿、风速等特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7: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300~600 m,且黄土高原地区要高于河西走廊地区;19: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200~500 m左右,且河西走廊地区要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两地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每年4、5月份左右达到峰值.黄土高原地区位温及其随高度递增率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比湿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地区风速廓线随高度变化差异大于黄土高原地区.各特征参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说明下垫面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在近地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2015年04期 v.51;No.220 539-545+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 郭勇涛;辛金元;李江萍;王式功;程一帆;
为了解兰州市降雨的物理化学特征,在2010年3-11月期间收集了该地的降雨样品,使用离子色谱和电感等离子发生光谱等仪器分析了降雨样品中的p H、电导率、水溶性离子和痕量元素等.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降雨样品中p H在5.54~8.27之间,平均为7.58,说明兰州的降雨属于碱性,与兰州气溶胶浓度高及其气溶胶中的碱性成分多有关.电导率在21.8~770.0μS/cm,平均值为199.7μS/cm,远高于中国基准站瓦里关的电导值,说明兰州的大气污染很严重.SO2-4和Ca2+是降雨样品中质量分数最高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占整个水溶性离子质量分数的45.9%和25.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为污染与自然尘的相互混合和作用是导致兰州空气污染的成因;SO2-4/NO-3的比率为3.42,说明固定污染源比移动污染源对兰州的大气污染贡献更大.与20世纪90年代的值相比,本研究的SO2-4/NO-3值要低,反映出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污染类型正在发生转变,流动源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大气降雨p H值的原因,降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较低,平均质量浓度在0.042~1.17μg/L,富集因子的结果表明Fe、Mn主要来自于地壳来源,除Al以外的其他元素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贡献.
2015年04期 v.51;No.220 546-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