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部资源与环境

  • 白龙江流域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等级区划

    陈冠;孟兴民;郭鹏;李亚军;曾润强;乔良;

    利用Rivertools提取流域边界,基于野外调查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起伏度、坡度、坡向、岩性、降雨、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11个与滑坡发生相关要素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在GIS环境下,采用经验似然比的数据分类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绘制了研究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等级区划图,最后利用15个活动滑坡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划图,白龙江流域可分为5个区域: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所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分别为21%,26%,37%,11%,5%.活动滑坡都位于等级很高和高的区域内,说明模型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吻合.

    2011年06期 v.47;No.19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0K]
  •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宋丙辉;谌文武;吴玮江;江耀;周琪龙;

    舟曲泄流滑坡滑带土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的页岩、炭质千枚岩等软弱易滑的岩土体组成,属典型的易滑地层,降雨和地下水对滑带土的软化、泥化作用显著.利用全自动四联式直剪仪对不同含水量滑带土重塑土样进行了直接剪切试验和反复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低于塑限时,滑带土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软化特征,塑限时处于临界状态,含水量高于塑限时应变硬化特征越发明显;随着土样含水量的增大,黏聚力呈指数减小关系,而摩擦系数呈线性减小关系.此研究成果对于该区域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措施优化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011年06期 v.47;No.19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 地震荷载下边坡破裂面形状及其稳定性判识

    王东坡;何思明;欧阳朝军;史展;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边坡扇形条分法,采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并引入条间能量耗散系数,研究了地震荷载下潜在不稳定边坡的破裂面形状及其稳定性,通过算例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比较,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理论方法预测的潜在边坡破裂面介于直线破裂面与对数螺旋型破裂面之间.

    2011年06期 v.47;No.19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

    通过系统研究区内长8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烃源岩的TOC质量分数、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总烃质量分数和生烃潜量S1+S2反映了其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属于好的生油岩;岩石热解类型指数S2/S3和氯仿沥青"A"族组成反映了其有机质类型整体较好,以腐殖腐泥型(Ⅱ1型)为主,少量为腐泥型(Ⅰ型)、腐泥腐殖型(Ⅱ2型);最高热解温度Tmax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反映了其有机质已经进入了成熟的演化阶段.据此,认为华庆地区长8有效烃源具有较好的成烃潜力,作为有效油源岩意义较大,在后期的相关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2011年06期 v.47;No.198 18-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河南周庵铜镍矿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闫海卿;汤中立;钱壮志;王亚磊;刘爽;

    通过对周庵岩体岩石化学、年代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以下认识:周庵岩体为贫硅、贫碱、铁质超镁铁岩,岩浆岩属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显示Rb,Th,U,La富集,Sm,Zr,Hf,Eu,Nd,Ta弱富集的板内拉斑玄武岩特征;同位素组成具有高w(87Sr)/w(86Sr)和低w(143Nd)/w(144Nd)的特点.综合w(Zr)/w(Nb),w(La)/w(Nb),w(Ba)/w(Nb),w(Rb)/w(Nb),w(Th)/w(Nb),w(Th)/w(La),w(Ba)/w(La)特征,周庵岩体岩浆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岩浆曾受到地壳物质混染.获得周庵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641.2±4.5Ma.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板内环境,据橄榄石F0计算和w(Pd)/w(Ir)–w(Ni)/w(Cu)图解推测原生岩浆可能为高镁玄武岩浆.由于周庵岩体位于秦岭与大别山造山带结合部,其构造背景及地幔性质的确认对揭示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幔不均一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6期 v.47;No.198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5K]
  • 黑河中上游地区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

    赵铭石;勾晓华;周非飞;颉耀文;苏军德;

    利用黑河中上游地区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与九个气象站逐月气象数据分析了25年来该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并对NDVI与温度、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上升趋势明显,其中上升最明显的区域是上游干流周边草地与中游张掖绿洲一带,两区域年均NDVI与年份相关系数均达到0.5以上;NDVI的年际变化尺度上更加依赖于温度的变化,其增长趋势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研究区各地春季、夏季NDVI增长比较显著,秋季趋势不明显;不同季节NDVI对温度、降水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011年06期 v.47;No.198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5K]
  • 青藏高原沼泽草甸区植被退化对浅层寒冻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俊峰;吴青柏;

    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对未退化和已退化沼泽草甸下垫面浅层寒冻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水热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土壤环境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植被退化引起下垫面浅层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质量分数严重下降而pH值、容重增加,导致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碳库流失;退化还导致浅层土壤冻结和融化时间提前,植被暖季制冷、冷季保温效能降低,导致植被产生"生理干旱"和根系发生冻害,使草地退化加剧;植被退化后草毡层变薄,持水和保水功能下降,使浅层土壤水热状况发生显著改变,导致多年冻土稳定性降低,且随着上层水分和养分迅速下渗流失,进一步促使植被发生退化.

    2011年06期 v.47;No.198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 1955-2000年中国能见度变化趋势分析

    张利;吴涧;张武;

    利用中国675个气象观测站1955-2000年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年季月平均和最小二乘法,分析了中国能见度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中国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用Ridit、累积百分率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六个城市1955-2000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5-1964年能见度变化呈上升趋势,1965-1979年呈下降趋势,1980-2000年变化趋于平缓.中国能见度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月变化特征,夏季能见度最好,秋季次之,冬季最差;一年之中7月份能见度最好,1月份最差.能见度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新疆南部,四川、重庆及贵州交界处,湖南中部,河北和山西交界处,陕西南部以及黑龙江北部地区;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新疆北部,四川西部.高值区对应上升趋势,低值区对应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能见度比东部地区高.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较好的负相关,大气污染是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因子.不同城市之间的能见度变化有显著差异.

    2011年06期 v.47;No.198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干旱农业与生态

  • 甘肃中部灌溉与雨养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与来源

    李裕;张强;勾昕;王润元;肖国举;

    根据地处半干旱地区的甘肃中部的农业耕作方式,在四方吴村、甘沟村、沙家湾村、强湾村和大坝村,调查分析了农业土壤中Hg,Cu,Pb,Cr,As的质量分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金属和As的来源.结果发现污水灌溉的强湾和黄河灌溉的大坝村,农业土壤存在严重的Hg,As,Cu,Pb污染,尤其是污水灌溉的土壤中,Hg,As,Cu,Pb的质量分数分别是中国灰钙土壤背景值的64,18,3,2倍.但雨养农业土壤中除了Hg,Pb外,其他几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低于中国灰钙土壤中的背景值.采用Kaiser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灌溉因素、农业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样品点土壤重金属元素和As质量分数的变化,而雨养农业土壤中Hg,Cu,Pb,As富集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雨养和灌溉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来源显著不同.

    2011年06期 v.47;No.198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密度、施肥和刈割对青藏高原混播人工草地物种竞争力和竞争等级的影响

    顾梦鹤;王涛;杜国桢;

    选用三种高寒草甸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羊茅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进行物种竞争力的研究.试验主区设计四个密度梯度和六种播种组合,两个施肥水平和三个刈割水平为裂区设计,野外研究历时三年.利用地上生物量计算三种混播组合中的竞争参数相对产量总和和竞争率,据此分析了三物种在混播中的竞争力和竞争等级.结果表明:在草地建植第二年,垂穗披碱草竞争力最强,中华羊茅次之,羊茅最差;在草地建植第三年,垂穗披碱草竞争力最强,羊茅次之,中华羊茅最差.密度、施肥和刈割对三物种竞争参数的显著性分析表明:在草地建植第二年,密度对垂穗披碱草+羊茅混播草地中的相对产量总和和竞争率以及中华羊茅+羊茅混播草地中的竞争率有显著影响,施肥和刈割对相对产量总和和竞争率均无显著影响;在草地建植第三年,密度对中华羊茅+羊茅混播草地中的竞争率有显著影响,施肥对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混播草地中的相对产量总和有显著影响,其他因子对相对产量总和和竞争率无显著影响,密度、施肥和刈割没有改变物种在混播中的竞争等级.

    2011年06期 v.47;No.198 62-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基于物种性状的两种高寒草甸优势禾草对施肥的响应

    胡文祥;李伟;杜国祯;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优势牧草垂穗披碱草和线叶嵩草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条件下,研究了垂穗披碱草和线叶嵩草的高度、分蘖数、叶片数、比叶面积、叶氮质量分数等五个植物性状以及它们在群落中相对多度对四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垂穗披碱草的高度、分蘖数、叶片数、比叶面积、叶氮质量分数和相对多度显著增加.线叶嵩草的高度、叶氮质量分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垂穗披碱草的;施肥对线叶嵩草的分蘖数、叶片数和比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线叶嵩草的相对多度显著下降,这与垂穗披碱草相反.两种优势牧草的物种性状以及它们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的显著差异反映出两种牧草对施肥有不同的可塑性,垂穗披碱草比线叶嵩草更能适应高施氮条件.

    2011年06期 v.47;No.198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 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动态模拟

    侯睿;王刚;

    为了评价栽植方式对人工林生产力及其碳汇功能的影响,利用基于个体的空间明晰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栽植密度、植株空间分布格局和幼苗大小不整齐性影响下的生产力、累积生物量、现存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及其种群的存活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分布格局及幼苗大小不整齐性对人工林植株的生长和竞争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而导致人工林生产力、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变化.均匀分布下的最大生产力、累积生物量、最大现存生物量和碳储量较随机分布的有更高的值;均匀分布下,这四个变量均随栽植密度的增大、幼苗大小不整齐性减小而增加,却延迟了人工林达到生产力峰值和最大现存生物量的时间.因此人工林应选用大小不整齐性适中的植株幼苗,以中等密度均匀分布格局的方式栽植.

    2011年06期 v.47;No.198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数学

  • 图的邻点可区别Ⅵ-全色数的一个上界

    刘信生;王志强;苏旺辉;

    根据图的邻点可区别Ⅵ-全染色的定义,用概率方法研究了一般图的邻点可区别的Ⅵ-全色数的一个上界.如果δ150√ln,则χviat(G)(G)+1+2√ln,这里δ(G)表示图G的最小度,(G)表示图G的最大度.

    2011年06期 v.47;No.198 81-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基于对偶三角模的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

    巩增泰;赵伟;

    针对直觉模糊集同时考虑隶属度与非隶属度两方面的信息,使得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时比传统的模糊集具有更好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等特点,注意到无论是直觉模糊集的四则运算,还是直觉模糊集的比较排序,其隶属度和非隶属度的运算表现为一定意义下的一组对偶三角模的事实,将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在对偶三角模意义下进行了统一处理.讨论了对偶三角模剩余蕴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在讨论针对直觉模糊集的对偶三角模TS隶属度和非隶属度表示的基础上,给出了针对直觉模糊集且与之对应的剩余蕴涵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计算公式;同时,在定义二元直觉模糊关系的基础上定义和刻画了基于对偶三角模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

    2011年06期 v.47;No.198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具有r+1类功能性反应函数的捕食者有病的食饵—捕食者SIS模型

    王烈;陈斯养;

    建立了具有r+1类功能性反应函数的捕食者具有疾病的生态流行病SIS模型.利用比较原理与不等式估值,研究了解的有界性;应用特征根法得到了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构造相应的Lyapunov函数,得到了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

    2011年06期 v.47;No.19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一类非特征Cauchy问题的积分方程方法

    邱春雨;傅初黎;王志林;

    利用积分方程方法讨论了一类抛物方程变系数非特征Cauchy问题,恢复了解的稳定性,得到了误差估计,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2011年06期 v.47;No.198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修正冒泡排序网络的容错直径的一个上界

    师海忠;马继勇;牛攀峰;侯斐斐;

    找出了修正冒泡排序网络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n条内点不交的路,给出了这些内点不交的路的长度的上界,进而证明了n(n1)2+1是修正冒泡排序网络容错直径的一个上界.

    2011年06期 v.47;No.198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Fe_(0.05)Sn_(0.95)O_2纳米线的微结构、电性和磁性

    汪春霞;葛洪磊;池俊红;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Fe0.05Sn0.95O2纳米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光致发光(PL)等技术研究了样品的微结构和磁性.由XRD测试结果知Fe0.05Sn0.95O2纳米线为四方金红石结构,并且没有观察到Fe和Fe的氧化物的衍射峰.电性测量获得单根纳米线的电阻率为0.029·cm,载流子浓度为7.6×1017/cm3.VSM的测量结果表明Fe0.05Sn0.95O2纳米线具有室温铁磁性,光致发光测得其发光峰分别位于543nm和611nm;样品在真空中退火后,位于543nm的发光峰发光强度增强,磁性也增强.

    2011年06期 v.47;No.198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4K]
  • 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的流变特性

    孔祥平;王娟;李磊;武侠;

    通过测定羧甲基壳聚糖(CMCS)水溶液不同状态下的表观黏度,研究了质量分数、剪切速率、温度和pH值等对CMCS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MCS溶液为假塑性流体,流动曲线符合幂律定律,其溶液的黏流活化能为23.06±2.23kJ/mol(P=0.95);pH对CMCS溶液的表观黏度影响不大,但对其溶解性影响较大,CMCS溶液表现为正触变性.采用多项式回归,获得20C下稠度系数和非牛顿指数与质量分数的经验关系式,从而获得溶液表观黏度的半经验模型,为表观黏度和质量分数的相互推算提供依据.

    2011年06期 v.47;No.198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细柱五加叶甲醇提取物中的羽扇豆烷型三萜成分(英文)

    邹亲朋;刘向前;李炯奎;吴旿真;

    从细柱五加叶中分离得到了四个羽扇豆烷型三萜苷元及五个对应的苷类化合物. 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分别为impressic acid (1), 3α, 11α-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2),3α, 11α, 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 五加苷元 (acankoreagenin, 4), 3-O-β-D-glucopyranosyl 3α,11α-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5), acantrifoside A(6), acankoreoside D(7), acankoreoside B(8) 和五加苷(acankoreoside A, 9), 其中化合物1 3 和化合物5 是首次从细柱五加中分离得到.

    2011年06期 v.47;No.198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