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国孝;王德军;王刚;李常斌;朱锋;徐涛;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 GIS技术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定解条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求解的地下水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模型FEFLOW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用2001~2003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识别和率定.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现状水平年(2003年)及P=50%,75%,95%不同地表径流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仿真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3年及P=50%,75%,95%地表径流条件下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补给量分别为7.0562×10~8m~3/a,7.7346×10~8m~3/a,7.1663×10~8m~3/a,6.361×10~8m~3/a,排泄量分别为8.2146m~3/a,8.7208m~3/a,8.3789 m~3/a,7.8477m~3/a,总均衡分别为-1.1584m~3/a,-0.9862m~3/a,-1.2126m~3/a,-1.4867m~3/a,地下水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为了有效防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应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方案.
2007年06期 No.17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 张玉龙;辛存林;席甲平;
中川岩体是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呈岩基产出的近等轴状复式岩体,在其内外带已查明铀矿床3处、金矿床5处、铀、金矿(化)点数十处.通过讨论这些铀、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形成机制以及这些矿床的定位判据,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认为中川铀、金矿田铀、金成矿规律既有其共性,又有截然不同的个性.整个成矿过程都是在区域隆起上升的地质背景下进行的,但金成矿遵循内生热液成矿机制,铀矿则主要遵循外生成矿机制.
2007年06期 No.174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于波;南珺祥;张忠义;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8储层砂体成分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砂岩的成岩处于晚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2007年06期 No.17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 刘晓煌;孙柏年;吴靖宇;康鸿杰;倪克庆;朱多录;李洪杰;
通过对山东大磨曲家金矿蚀变带和主要围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得出了金矿蚀变带母岩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属于同源,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则是由于中生代地壳加厚,下地壳发生拆沉而形成的.阐述了由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形成过程中,形成大量富含O_2的CO_2+H_2O的流体,使地幔金属化合物被氧化.当该流体沿着断裂带上升到一定位置,与围岩发生钾化、绿泥石化和绢英岩化后,使金发生沉淀,最后完成了金矿的地球动力学成矿过程.
2007年06期 No.174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 李善家;汤红官;张有福;陈拓;陈银萍;安黎哲;蔺海明;
运用能量色散谱(EDS)分析技术对同属常绿乔木抗旱抗寒性不同的祁连圆柏和圆柏在不同月份叶片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研究了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片元素的季节变化和抗旱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元素质量分数高低的顺序为Ca>K>Cl>Si>S>Mg>P>Na,而圆柏的为Ca>K>Cl>Si>S>P>Mg>Na.常温生长和低温休眠阶段Ca,Cl,Mg和Na在祁连圆柏和圆柏中的相对高低发生变化.在冬季,圆柏P和S积累较多,祁连圆柏Na,Mg,Si积累较多.圆柏属植物叶片元素季节的规律性变化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2007年06期 No.17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杨颖丽;范小峰;马旭君;张赛娜;王莱;孙坤;
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获得不定芽,以建立两种补血草无性系,为植株快繁和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可实现补血草快速繁殖,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较大叶补血草的容易.黄花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 BA(0.3~0.5mg/L)+NAA(1.0~2.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0.3~1.0mg/L)+NAA(0.5~1.0 mg/L);大叶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0.3~0.5mg/L)+NAA 2.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
2007年06期 No.174 29-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王鸣刚;任小换;李志忠;李雪雁;吴亦亮;陈亮;
利用RT-PCR扩增拟南芥螫合肽合成酶(AtPCS1)基因全序列.进一步构建AtPCS1的植物表达载体pB I 121-AtPCS1,转化农杆菌EHA105;然后用转化的农杆菌EHA105以叶盘法侵染苜蓿甘农一号叶片,在50mg/L Kan的筛选压下,经过约80~100d的筛选,获得57棵再生苗.随机取其中9棵再生苗进行PCR检测,其中6棵为阳性.初步鉴定表明AtPCS1基因已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
2007年06期 No.174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颉建明;郁继华;黄高宝;颉敏华;张俊峰;
在人工控制环境下,利用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测定技术,研究了15℃恒温、5℃恒温和15℃/5℃(昼/夜)变温对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FD为100μmol/(m~2·s),光周期12h/12h(昼/夜)下处理15d,5℃恒温和15℃/5℃变温处理使F_o显著升高,F_m,F_v/F_m显著下降,辣椒叶片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5℃恒温的破坏程度大于15℃/5℃变温的,15℃恒温未引起光合机构破坏.低温弱光处理均引起ΦPSⅡ,F_v′/F_m′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大.15℃恒温处理使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能力显著下降,5℃恒温和15℃/5℃变温处理检测不到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5℃恒温处理使辣椒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浓度急剧增加,15℃恒温和15℃/5℃变温处理的细胞膜透性和MDA浓度增加不显著.
2007年06期 No.174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马正学;康瑞琴;宁应之;
对大夏河临夏段枯水期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75种,隶属于4纲12目22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眼虫目(Euglenida)和变形目(Amoebida).利用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对大夏河临夏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枯水期四个采样断面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顺序从重到轻为2~#>3~#>4~#>1~#.污染级别:1~#样点为β_m-α_m,2~#样点为α_m-P_s,3~#样点为α_m-P_s,4~#样点为α_m.
2007年06期 No.17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蒙应杰;吴超;是垚;郭喜平;
对传统的数据库的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总结了已有方案的本质和局限性,并对作者早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种数据库零水印的模型,并且对这种模型作了理论分析和算法实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2007年06期 No.17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徐冬亮;朱雪丰;舒秀发;张新国;马义德;
采用位同步脉冲同步法设计了一种多重加密的数字混沌保密通信系统.本系统采用数值运算产生离散混沌信号,并结合PCM通信系统设计,实现了系统数字化.分析了该系统在多种攻击下的保密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很强的保密性能,并更有利于工程实现.
2007年06期 No.174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张晓帆;田祥庆;张晓萍;
针对两种大有效面积环型单模光纤模型,提出了计算其波导色散的一种新方法,详细分析了几何参数和光学参数对基模传输时波导色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适当调整参数,在保持大的有效面积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好的色散平坦特性.在1500~1620nm范围内,设计了一个具有总色散小于0.07ps/(nm·km),色散斜率小于0.004ps/(nm~2·km),同时有效面积大于113μm~2的色散平坦光纤.
2007年06期 No.17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翟俊海;张素芳;王熙照;
基于属性值并的权熵思想,通过构建模型,给出了一个属性的某几个属性值并的权熵之和不小于该属性单个属性值的权熵之和的结论,从理论上证明了ID3算法的合理性,为ID3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7年06期 No.17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刘锋;高冬梅;程学翰;
构造了一个改进的、基于可公开认证密钥共享的电子现金支付实现方案,其中的参数可以重复使用,并且能够抵抗银行利用所掌握的用户身份进行欺诈的风险,这无疑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2007年06期 No.17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王晓兰;田宏亮;杨琳琳;
应用基于多目标的克隆选择算法,求解具有稳定极点并满足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H_2/H_∞混合多目标控制器.把这一算法应用于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中,设计出的鲁棒控制器实现了上述三目标.与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解得的控制器相比,这种算法求得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2007年06期 No.17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范兴奎;周陈焱;罗彦锋;
探讨了毕竟正则半群上的等价关系(■)(■)与γ,得到了(■)(■)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借助于同态象讨论了(■)(■)与(■)(R)之间的关系.
2007年06期 No.174 78-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莫嘉琪;王辉;谢峰;
研究了一类栖息地与种群生态环境问题,描述了动力学模型.利用广义泛函—变分迭代理论和方法,得到了相应模型的近似解,从而可以进一步进行预测和控制.
2007年06期 No.174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宋雪梅;杨世洲;
对于幺半群M,引入了M-McCoy环并研究了它的性质,证明了对于任意的u.p.-幺半群M,可逆环都是M-McCoy环.得到了对于幺半群M,u.p.-幺半群N,若R是交换的M-McCoy环,则R是M×N-McCoy环.证明了M-McCoy环的直积是M-McCoy环及在一定条件下M-McCoy环的子环是M- McCoy环.同时也证明有限生成的阿贝尔群G是无挠群当且仅当存在一个环R,使得R是G-McCoy环.
2007年06期 No.174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石玉仁;汪映海;杨红娟;段文山;吕克璞;
利用同伦分析法求解了KdV方程,得到了它的近似周期解.结果表明同伦分析法在求解非线性演化方程的周期解时,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7年06期 No.17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范丽;陈斯养;史忠科;
研究了一类广义Logistic单种群时滞生态模型dx/dt=rx(t)(1-c_1x~α(t)-c_2x~β(t-τ))/(1+c_3x~β(t-τ))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问题.利用特征值理论和奇异摄动法,给出了系统唯一正平衡态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存在条件,得到了分支周期解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和周期解稳定性.通过若干实例的数值计算验证了定理条件和结论的可实现性.
2007年06期 No.174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杨柳;俞建宁;邓醉茶;
考虑在终端值已知的前提下重构二阶抛物型方程系数的反问题,此类反问题在许多应用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优控制框架下,建立了控制泛函极小元的存在性和所满足的必要条件,并证明了相应的逼近解收敛于原问题的最优解.
2007年06期 No.174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汪璇;马巧珍;钟承奎;
利用一些最新结果,讨论了带黏弹性的半线性双曲型方程全局吸引子的上半连续性.
2007年06期 No.17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曹瑞;
改进了最近提出的F-展开方法,并且利用改进的F-展开方法构造了一类非线性藕合Klein- Gordon方程的精确解.当Jacobi椭圆函数的模m趋向于1时,得到孤立波解.与F-展开方法相比,此方法求得的解更为丰富.
2007年06期 No.174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李愿;
讨论了上三角算子矩阵S_C:=(AC OB):■左(右)谱的有限秩和紧扰动,还讨论了缺项算子矩阵M_X(AC XB):■在C是紧算子的条件下左(右)谱的扰动.
2007年06期 No.17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杨洋;王岳宝;
讨论了一般的同分布NA随机变量列更新过程的渐近正态性问题,并将强平稳NA列作为一个推论,得到了其更新过程的相应结果.
2007年06期 No.174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薛秋芳;陈娟娟;王爱丽;
考虑将预条件(I+S_α)应用于AOR迭代法和2PPJ迭代法,得到这两种预条件迭代法的收敛性定理,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它们较原方法提高了迭代的收敛速度.
2007年06期 No.17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郭丽芳;李星;
主要讨论功能梯度压电条中含有一条与梯度方向平行的裂纹与功能梯度条粘结在渗透和非渗透条件下的反平面静态问题.运用积分变换方法,给出了相应材料反平面问题的位移场的形式解.通过引入辅助函数并利用相关条件,将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带有Cauchy核的奇异积分方程,继而采用G(?)uss-Chebyshev方法对奇异积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分析了材料参数、材料非均匀指数、载荷条件以及裂纹几何形状等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2007年06期 No.174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王文娟;高原文;
基于电磁波吸收和反射的基本理论,在探讨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的基础上,针对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及其厚度的优化设计展开研究.分别探讨了由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组成的单层和双层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给出不同入射角下功率反射系数与电磁波波长以及吸收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其最佳电磁波吸收厚度.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在同等条件下,含核壳粒子吸收层的吸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材料吸收层.
2007年06期 No.174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