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一类n+1次Kolmogorov系统的极限环

    颜向平,张存华,张飞羽,汪帆

    对一类n+1次Kolmogorov系统进行了研究.当a_4>0时,系统在第一象限内不存在极限环;当a_4<0时,讨论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态,系统无环的充分条件以及在第一象限内存在唯一稳定极限环的条件。

    2004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一个抛物型方程侧边值问题的具有Hlder连续性的Fourier正则化方法(英文)

    傅初黎,熊向团,李洪芳

    逆热传导问题是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严重不适定问题,但目前已有结果大都仅局限于标准的热传导方程侧边值问题的讨论.本文对一个抛物型方程侧边值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具有Hlder连续性的Fourier正则化方法。

    2004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广义Logistic单种群时滞生态模型的渐近性

    王爱丽,陈斯养,王东保

    讨论了一类具有广义密度制约的Logistic单种群时滞生态模型的一致持久性、局部无条件稳定性和全局吸引性,利用Lyapunov泛函和微分不等式的方法得到了其一致持久和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以及局部无条件稳定的充要条件.通过实例,运用Matlab中的solve函数,验证了文中定理条件的可实现性。

    2004年02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关于单形宽度的Sallee猜想

    杨世国

    研究了E~n中n维单形的宽度问题,给出了Sallee猜想的一些推广。

    2004年02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伪辛空间F_q~(2v+1+l)中一类2-维子空间的结合方案及其结构

    张更生

    利用伪辛空间F_q~(2v+1+l)中一类2-维非迷向子空间构造了具有2q-2个结合类的交换的但非对称结合方案,讨论了其构造,证明了它是其基础域上的乘法群上我们熟知的结合方案的扩张。

    2004年0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压电智能板致动器动力控制特性的有限元模拟

    周浩淼,周又和

    利用有限元法对高精度磁头定位控制系统中拟采用的压电双晶片智能板型致动器的动力控制特性给予了定量模拟,将压电双晶片分别粘贴于基底钢板上下表面形成层合板,对其在恒定的平行电场作用下的机电耦和致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压电本构方程、经典层合板理论和Hamilton原理,推导出具有压电传感器及致动器的层合板机—电耦合动力方程,通过应用负速度反馈控制算法,对板的变形与振动控制的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定量分析模型和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本文的控制系统是有效的。

    2004年02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带电椭球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

    何琴淑,周又和

    通过求解给定边界条件下的Maxwell方程,给出了带电长椭球粒子对正入射于介质上的电磁波的散射解,在椭球坐标系下对矢量波方程进行分离变量,其解为关于椭球波函数的表达式,在边界条件的处理上,以往不考虑带电情况时仅采用椭球边界上电磁场切向分量连续的条件,而当考虑粒子带电以后,我们对磁场分量连续的条件进行了修正,并引入了面电导率参数。通过讨论发现,散射强度函数除了和以往考虑的几何物理参数有关外,还和面电导率紧密相关,而且面电导率的大小决定是否考虑带电影响。

    2004年02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跃移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的统计分析

    何丽红,郑晓静,武建军

    利用测量近地层的跃移沙粒运动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对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理论上对已有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形式进行了非参数检验,提出了跃移沙粒起跳垂直速度分布函数服从Weibull分布的结论,最后给出了不同分布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统计结论的正确性。

    2004年0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双电子原子基态波函数与能量的变分计算

    陈玉红,赵书城,刘玉孝

    采用了一种线性试探波函数,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一个运用变分法对三体问题进行计算的软件程序,对双电子原子的基态能量和解析波函数进行了计算,与近年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及实验值比较,本文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精度较高。

    2004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适用于光发射机设计的实用VCSEL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崔增文,韩建忠,何山虎,陈弘达,孙增辉,高鹏,周毅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发射机中驱动电路设计的具有较高计算效率、能准确反映不同频率时与驱动电路互作用的VCSEL等效电路模型,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结合惠普网络分析仪测得的VCSEL反射参数S_(11),准确地得到了等效电路模型的各个参数值,并将此等效电路模型应用到设计驱动电路的模拟中,在标准EDA环境SPICE中对驱动电路和模型进行了协同模拟,与过于简化的VCSEL模型进行了对比,通过设计驱动电路芯片证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2004年02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基于PWM技术的电加热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夏建全,刘燕

    针对电热管加热类负载的控制特点,就数学模型的建立、高精度控制算法的确定、PWM控制方法的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总结出一种对于一阶惯性环节加纯滞后类对象如何确定最优控制算法的分析方法。

    2004年0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

    宋海声

    讨论了关联规则的更新问题,对关联规则的增量式更新算法IUA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关联规则更新算法UA,对各种情况下关联规则的更新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了其均可以转化为数据库不变、支持度改变的情况来讨论,UA算法在充分利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2004年02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3,5-二苄氧基苯甲酰—香草醛腙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抗菌活性

    张玲,何玉林,唐宁,谭民裕

    合成了3,5-二苄氧基苯甲酰—香草醛腙(HL)的过渡金属(Co~(2+),Ni~(2+),Cu~(2+),Zn~(2+),Mn~(2+))醋酸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2004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英文)

    何疆,吴淑清,李凤霞,陈兴国,胡之德

    运用荧光淬灭机理研究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衣诺沙星与3种蛋白质(牛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胰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实验当中所得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类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含量与其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实验条件下测定了胶囊及人工合成样中洛美沙星和衣诺沙星的含量,其浓度范围分别为0.018~0.878和0.030~3.171μg/mL。

    2004年02期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牛血红蛋白与镝(Ⅲ)、钛(Ⅳ)的相互作用

    常希俊,杨芳,张莉,王邃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镝(Ⅲ)、钛(Ⅳ)与牛血红蛋白(Hb)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主要在氨基酸残基和肽键的N和O原子上,并且Dy(Ⅲ)和Ti(Ⅳ)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不同,从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来看,Ti(Ⅳ)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强于Dy(Ⅲ)。因此,在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中血红蛋白优先结合Ti(Ⅳ)。

    2004年02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中药糙苏亲水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杨永利,郭守军,孙坤,张继,程东亮

    从中药糙苏(Phlomis umbrosa)的块根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亲水性化学成分,其中包括5个环稀醚萜苷:山栀苷甲酯(1),8-乙酰基山栀苷甲酯(2),Sesamoside(3),Phloyoside Ⅰ(4),PhloyosideⅡ(5);一个苯丙素苷Forsythoside B(6)及β-胡萝卜苷(7)和D-葡萄糖(8)。

    2004年02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RFCC柴油中硫化物的脱除及其转化形态分析

    赵婷,程型国

    采用H_2O_2(30%)-HCOOH氧化RFCC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再用DMF萃取脱除其氧化产物,最后用微库仑法、GC-FPD和FT-IR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氧化萃取的脱硫效果和被氧化后硫化物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氧化萃取可基本脱除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氧化后RFCC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以极性较强的砜、亚砜和硫酸根形式存在。

    2004年02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吴炬,周坚,李仁德,吴应文

    拟以双抗体夹心法制备快速检测试条,检测脑中风疑似患者体液中的NSE水平,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目的。本研究通过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法完成了牛脑NSE的提取纯化,并建立了具有抗人NSE活性的Anti-NSE MoAb AA_(10)和AB_3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完成了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制备、工作单抗配对等方面的工作。

    2004年02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重金属镉对花背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德军,张迎梅,赵东芹,龙静,汪贵英,胡之德

    研究了镉质量浓度在0.0015,0.0300和0.1500mg/L时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镉能缩短花背蟾蜍蝌蚪50%出膜时间,但对蝌蚪最终孵化率没有影响;镉能影响蝌蚪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体形奇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0.1500 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0300 mg/L水平次之(2.00%),0.0015 mg/L水平最低(0.50%)。

    2004年02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的关系(英文)

    罗燕江,周九菊,王海洋,马建云,杜国祯

    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为例,研究了施肥对植物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报道了这个实验的初步结果,就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施肥提高生产力,施肥第1年和第2年,植物群落生产力显著增加;施肥第3年,生产力是施肥前的2倍多;(2)施肥使物种多样性降低,施肥第1年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显著;第2年施肥梯度上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第3年最高施肥水平物种丰富度为对照的1/4;(3)施肥使草地质量提高,因为草地质量和生物量以及优良牧草比例直接相关,施肥使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毒杂草比例降低,禾草比例增加,所以草地质量提高,说明施肥对改良草地有显著作用;(4)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施肥水平高时群落结构接近于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随着施肥水平增加,各个物种重要值的最大值从0.107,0.183,0.585一直增加到0.775.不施肥时有10个物种地上生物量超过最大单种生物量的一半,最高施肥时只有一个,(5)对6个优势种进行的分析表明,只有垂穗鹅观草的生物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持续增加,其它物种都是减少的趋势,说明垂穗鹅观草的急剧增加可能是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

    2004年02期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甘肃省太子山林区植被恢复措施与土壤酶活性和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王弋博,王春燕,李勃,杨东

    论述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林区云杉幼林—油松林和云杉成熟林—杨桦林下土壤化学性质与其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了该地区不同林下土壤供肥能力、营养元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状况,为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02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基于遥感与GIS的朋曲流域冰川及冰湖变化研究

    魏红,马金珠,马明国,王建华,李新

    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正逐年退缩,随之引发的冰湖溃决洪水已不容忽视,但静态和孤立地研究冰湖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冰湖信息的需求,本文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地形图数据和2000年以来的ASTER遥感影像数据,使用GIS手段矢量化朋曲流域20世纪70年代和近期的冰川及冰湖的空间分布,并进行编目。对于获得的空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30年里该区冰川面积减少近9%,冰湖面积则增加了13%,在此基础上比较二者的联系和变化,识别出了24个可能发生溃决的冰湖,这为朋曲流域建立一套冰湖溃决预警系统提供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其他类似地区的冰湖溃决现象也具有指导意义。

    2004年0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杂岩体与围岩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郭方礼,张庆龙,厉建华

    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杂岩体位于徐州—宿州弧形构造带的中部,侵位于造山后的拉伸构造环境,侵位时代为早侏罗世,通过对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及其含矿性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岩体(脉)地表出露较好,与围岩接触关系较清楚,矿化蚀变现象较明显,其与山东平邑归来庄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极其相似,是寻找“归来庄式”金矿的有望地区。

    2004年02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景电灌区新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李金花,王刚,王辉

    在明确了荒漠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度荒漠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景电灌区新绿洲林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评价,得出该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数DSD=0.428,为非可持续发展状态,测度结果符合当地林业的发展状况,表明该指标体系可用于灌区新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2004年02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