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山原);丁传松;
本文考虑B型空间x入z解析算子其中u_n是有界对称n线性算子,设P_u为后端一级数的一致收歙半径第一部分证明了以下两个主要结论: 定理:F(x)在内完全连续的必要且充分条件为对任何n=0.1,2,……,u_nx~n完全连续。定理:u_nx~n完全连续的必要且充分条件为u_n(x_1,…,x_n)按n变元完全连续。作为以上结论的应用,第二部分讨论求得F(x)映 P_1(G)入 P_2(G)完全连续的条件。
1963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陈耀祖;
本文总结了最近几年来有机微量定性分析的新进展,内容包括系统鉴定法,物理方法及超微量分析三方面。
1963年02期 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 陈耀祖;
本文分元素分析与功能基分析两部份,总结评述了有机微量定量分析的现况及发展趋向。
1963年02期 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张光;刘德和;
本文报告以间硝基肉桂酸作测定锆的试剂。确定,当溶液pH值大于1.4时锆可定量沉淀。在pH1.4时锆与沉淀剂所生化合物其中含ZrO~2 38.72%,V4.47%。它的最可能的化学式是。但由于沉淀的组成随析出沉淀的条件而有所改变,因而以ZrO_2作称量式较为合适。测定范围为10—120毫克ZrO_2。文中并列出间硝基肉桂酸锆盐的热分解曲线。在80℃前沉淀失水,至80℃时变为无水盐。在80—150℃之间曲线上有一平台(经成分测定,证明为碱式盐)。由250℃起沉淀的有机部分开始分解,沉淀变黑。在550—850℃之间又出现一平台(相当于ZrO_2)。 Fe~(+3)、Ti~(-4)、Sn~(+4)、Ce~(+4)、C_2O_4~(=)、F~-、PO_4~ 、EDTA、柠檬酸、酒石酸和抗坏血酸对测定有干扰,但Ce~(+4)和Fe~(+3)的干扰可用盐酸羟氨来消除。三价希土元素、NO_3~-、Cl~-、ClO_4~-没有干扰。
1963年02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胡之德;
本文研究了苯芴酮比色测定钛适当条件。并将所拟定的方法用于金属铝和铝土矿中钛的测定。
1963年02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邓汝温;史启桢;陈歌实;谭礼同;
1.研究CoSo_4-MnSO_4-H_2O三元体系在30°和 60°的溶解度。 2.随着加入另一个盐,CoSo_4或MnSO_4溶解度都逐渐降低。 3.体系生成两种有限固溶体。 4.共饱和点的组成在30°为CoSo_4 10.4%,MnSO_4 29.8%,H_2O59.8%;60°为CoSo_425.3%,MnSO_4 14.2%,H_2O 60.5%。
1963年02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梁述祖;郑荣樑;
用两只具有巴氏小胃的成年犬,研究了针刺足三里穴对于组织胺性胃液分泌量、总酸度、游离盐酸及结合盐酸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果: 1.针刺后胃液分泌量及总酸度的平均值既大于对照实验的平均值,又大于实验当日针刺前的平均值。针后两狗胃液分泌量平均值比对照实验的平均值分别增加44%及22%;比实验当日针前平均增加37%及58%。针后两狗胃液总酸度平均值分别高于对照实验平均值的%及11%;分别平均高于实验当日针前平均值的10%及68%。 2.针刺对于组织胺生胃液分泌量及总酸度的增加作用可持续十多天。 3.针刺使胃液中游离盐酸增多,而使结合盐酸减少。 4.针刺足三里穴皮肤表层,或夹该处皮肤作为痛刺激未能发现规律性变化,这意味着穴位不分布在皮肤表层,而位于皮肤深部组织中。作用于穴位的有效因素不是痛刺激。 5.针刺前肢相当于足三里穴位处对胃液分泌量、总酸度及游离酸的影响与针刺足三里穴位的效果相反,具有抑制性作用,表明足三里穴对胃功能的影响有特异性作用。
1963年02期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张尔贤;
本文论述放射性物质参与自然界物质循坏的可能途径的三个方面问题: 1.自然坏境中放射性水平的消长及变化规律。 2.生物个体及群体中放射性水平的消长及变化规律。 3.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及转移规律。关于放射性物质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可能途径的研究与放射性物质毒理学,放射遗传学,电离辐射剂量学及组织剂量学有密切联系;而且在原子能工业卫生,废气废水及矿渣处理,生物探矿等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1963年02期 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徐叔鷹;
本文探讨了夷平面的若干理论问题,并且阐述了研究夷平面的意义。作者认为夷平面的生成是由于陆块在构造相对宁静时期、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炎热的或温暖的并且是干湿更替的),由于剥蚀作用和夷平作用长期削切地质构造面的结果。作者分析了夷平面生成的外力作用,认为主要是大陆剥蚀,尤以其中的流水作用为主导营力。此外还比较了海蚀夷平面、“准平原”、山足剥蚀平原在成因上的差异。文章讨论了夷平面的年龄及其确定方法,认为夷平面是否具有众多性问题只有对具体地区进行具体分析后才能下结论。作者提出可以应用邻接地层法与相关沉积法来确定夷平面的年龄。本文划分最常见的夷平面变形为四类:断裂、拗曲、拗曲与断裂伴生、掀斜与断裂伴生;对于每一种变形类型并且用若干中国区域夷平面资料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1963年02期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 李承唐;
本诺谟图是为了便于在大、中比例尺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地图上确定长度误差量而设计的。诺谟图的引数即方里网纵座标线距离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公里数。依据被量度线段离开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平均距离,在引数分划线上找到相应的分划点,此点与左侧辅助点的连线在中间的改正量贯线上有一交点,交点所示的读数即为长度的改正量。
1963年02期 107-11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孙志文;
文中的土层是指潜水而至地面间的第四纪疏松岩层(包括土壤层)。在民勤一带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土层盐渍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为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层性质。其他影响因素乃通过这两种条件对土层发生影响。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地下水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潜水位埋深浅(一般为2.5—3米),水质一般为中强矿化水,大部分力S 水,少部分力S_M水,H_Ⅵ和LⅥ水;地下水主要支出于蒸发,因而,以地下水质趋向论,属于大陆盐渍化类型。在土质条件方面,土层质地多这粘土质砂,中亚粘土和粉土质粘土,土层质地垂向差异小;毛细上升高度一般在3米以上,大于土层的厚度,因而潜水蒸发形式主要是通过毛细作用传送至地面而蒸发的,这也正是土层盐渍化的根源。土层已普遍盐渍化,盐渍度都大于0.1%。土房盐渍度垂向变化特点表明,土层盐渍化中兼有残积盐渍化和活性盐渍化,而且土层仍处于活性盐渍化作用过程中。根据土层盐渍化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划分研究区为三个土层盐渍化区:西沙窠轻度盐渍化区,民勤城以西的农耕重盐渍化区和滨石羊河强度盐渍化区。根据民勤一带土层盐渍化成因及其主导影响因素特点,在土镶盐渍化的改良和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营造防风、防沙及护田林带,藉植物排水降低潜水位并稳定于3.5米以下;其次防止水库、渠道渗漏和减少田间渗漏水量;此外应根据各盐渍化区的特点,择用文中所提出的其他措施。总之,使顶防和改良相结合,以预防保证改良的成果。
1963年02期 11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