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滑坡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ailongjiang river basi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黎志恒,文宝萍,贾贵义,张永军,董抗甲,杨亚兵
摘要(Abstract):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流域内滑坡在以下地段集中分布:中山区、地形坡度15°~45°斜坡区、层状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干段断层10 km范围内、地震烈度Ⅶ~Ⅷ度区、小时最大降雨量35~40 mm地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人/km~2地区.巨型滑坡更加密集于中山区、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要断裂带不足5 km范围内以及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中小型滑坡在低山丘陵区、松散土层分布区、白龙江二级及以下支流岸坡上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地区更为集中;大型滑坡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中间.巨型滑坡对断裂、地形、软岩敏感性最强,中小型滑坡对降雨、松散土体、人类活动最为敏感.
关键词(KeyWords): 白龙江流域;滑坡;主控因素;地质背景;外部环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3DFE23030)
作者(Author): 黎志恒,文宝萍,贾贵义,张永军,董抗甲,杨亚兵
DO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5.06.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Z].2011.
- [2]唐新凯,梁收运.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23(4):66-71.
- [3]黎志恒,贾贵义.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城镇环境工程地质勘查[R].兰州: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3.
- [4]张永军,仑国星,李松,等.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城镇环境工程地质综合研究[R].兰州: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4.
- [5]Scheidegger A E,艾南山.武都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J].水土保持学报,1987,1(2):19-27.
- [6]李淑贞,戴霜,王华伟,等.白龙江地区断裂构造与滑坡分布及发生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2):145-152.
- [7]李树德.白龙江中游滑坡初探[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22(6):13-15.
- [8]孟兴民,陈冠,郭鹏,等.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33(4):1-15.
- [9]陈冠,孟兴民,郭鹏,等.白龙江流域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等级区划[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1-6.
- [10]齐识,张雅莉,张鹏,等.白龙江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1):23-28.
- [11]庞茂康.白龙江流域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的地质环境条件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1.
- [12]唐新凯.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滑坡灾害分形特征[D].兰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4.
- [13]贾贵义,全永庆,黎志恒,等.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冰川冻土,2014,36(5):1227-1236
- [14]全永庆,贾贵义.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特征[J].地质学刊,2014,38(4):676-681.
- [15]陈长云,任金卫.巴颜喀拉块体北东缘主要断裂现今活动性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3):27-30.
- [16]俞晶星,郑文俊,袁道阳,等.西秦岭西段光盖山-迭山断裂带坪定-化马断裂的新活动性与滑动速率[J].第四纪研究,2012,32(5):957-967.
- [17]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 [18]王景荣.舟曲县曳流坡滑坡成因分析[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5(1):22-25.
- [19]蒋秀姿,文宝萍,蒋树,等.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活动的主控因素分析[J/OL].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45(6):1798-1807.
- [20]蒋树,文宝萍,赵成,等.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活动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4(3):1-7.
- [21]黄晓,杨为民,张春山,等.甘肃南部坪定-化马断裂带锁儿头滑坡成因机制[J].地质通报,2013,32(12):1936-1942.
- [22]杨为民,黄晓,张春山,等.白龙江流域坪定化马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形成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2):574-583.